小鸡蛋 学问大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ej9577

小鸡蛋  学问大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王春华

 

一、研究背景

当前课程教学改革日趋深入,但是现在的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在规定的课时内,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科分得过细,导致学生得到的是一些肤浅的、零碎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们主张从学生的兴趣和实践经验出发,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把“实用”作为活动的主导因素,把教育当作是对生活的适应。

三年级学生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开始有独立性。这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我们抓住这个锲机,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选择好研究的项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一日三餐中鸡蛋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都爱吃,都想试着去学做鸡蛋菜肴。于是就开展了学做菜的活动。由此引申出鸡蛋的一系列研究。

二、研究日记

炒鸡蛋

鸡蛋有很多种做法,有炖鸡蛋、煎荷包蛋、水煮蛋……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金黄金黄的炒鸡蛋。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做起了炒鸡蛋。我先拿出4个鸡蛋和一只碗。我用一个鸡蛋轻轻地在碗上磕了一下,透明的蛋白流了出来。我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掰,“咕咚”一声,一个黄澄澄、圆滚滚的蛋黄掉进了碗里。我又打了三个鸡蛋,加入了一些盐、味精和榨菜末,用筷子充分地搅拌,一直等出现泡泡为止。

妈妈打开煤气灶,等锅冒出缕缕青烟时,放入一些油。一会儿,油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妈妈把火关小了,叫我一边搅拌一边把鸡蛋倒进锅,这时锅里发出“嚓”的一声,鸡蛋起了一圈花边,犹如一个漂亮的花边帽。慢慢的鸡蛋结成了块。妈妈把鸡蛋翻了个身,又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一盘香喷喷的炒鸡蛋就做好了。

看着我自己做的鸡蛋,我吃了一口还想吃一口。

                                                      (朱昕恬)

炖鸡蛋

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准备给爸爸妈妈炖一个鸡蛋。

炖鸡蛋并不难,我经常看爸爸妈妈炖鸡蛋。瞧我的:先把鸡蛋打碎放进碗里,搅和搅和,再倒点水,然后放点盐,接着放进微波炉里去加热,炖两分钟就行了。只听见“啪”的一声,哈,鸡蛋熟啦!我一蹦三尺高,凑过去闻了闻,真香啊!打开微波炉一看,鸡蛋金黄今黄的,宛如一颗黄宝石。我把微波炉里的鸡蛋端了出来,再放了一点麻油。就这样,香喷喷的鸡蛋就做好了。加上昨天的剩菜剩饭,就是一顿美味无穷的晚饭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回家了,他们看着桌上的饭菜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

                                                   (许铭愉)

煎荷包蛋

我和妈妈准备做荷包蛋。

妈妈拿出一个小小的平底锅,用水冲洗干净,再打开液化汽。蓝蓝的火焰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托着乌黑的锅。一会儿,锅子热了,锅上的小水珠滚啊滚啊,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在锅中倒入一些油,没过多久,锅里就冒出缕缕青烟。我拿出一个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双手用力一掰,鸡蛋犹如一个跳水运动员跃入滚烫的油锅中,顿时,油花四溅,吓得我直往妈妈身后躲。妈妈告诉我:“以后手放低一点,这样就不会溅出来了。”透明的蛋白立刻就变得雪白如玉,黄澄澄的蛋黄躺在雪白的蛋白中间,宛如一个离不开妈妈的孩子。妈妈轻轻把鸡蛋翻了一个身,背面已经变得白中带黄,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钻进了我的鼻孔。妈妈又放了一些盐和味精,给鸡蛋翻了两次身,一道煎荷包蛋就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鸡蛋盛入碗中,品尝起来。外面脆脆的,里面嫩嫩的,味道好极了!

 

                                    (朱依婷)

 

制作不倒翁

我先拿出一个鸡蛋,在顶端凿出一个洞,让蛋黄和蛋白流出来,再把蛋壳清洗干净,又拿出一张红色的卡纸和一支黑色的笔。

我先把蜡烛点燃,左手拿着蜡烛,右手拿着粉红色的蛋壳,把蜡烛横过来,让蜡烛油一滴一滴地流进蛋壳,犹如细细的春雨从蜡烛上流入蛋壳。我感到手心越来越热,脸也给蜡烛烤得通红通红。妈妈告诉我:“手不能摇晃,否则不倒翁就做不成了。” 鸡蛋壳里的蜡烛油越来越多了。过了一会儿,妈妈让我把蜡烛吹灭,把蛋壳放入水中冷却,让蜡烛油凝固。

接着,我把红色的卡纸卷成一顶帽子,用胶水粘住鸡蛋壳的顶端。再给它画上弯弯的眉毛、水汪汪的眼睛、哈哈大笑的嘴巴。一个憨厚可爱的不倒翁就做好了。

我把不倒翁放在桌子上,用手轻轻一推,它站起来了。我用力一推,它摇晃了几下,又站起来了。我仿佛听见它哈哈大笑的声音,把我的烦恼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周叶蕾)

踩鸡蛋

科学老师——薛老师经常给我们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薛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实验。

薛老师笑盈盈地拿出两个橡胶圈,套在一个鸡蛋上,对大家说:“我请一位同学踩在鸡蛋上。那么猜鸡蛋会不会破?”这一下,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有的说:“鸡蛋一踩就碎掉了。”有的说:“不会碎。”薛老师请刘雨潇上去踩。她个子矮矮的、小小的,只有二十千克左右重。鸡蛋会不会给她踩破呢?只见薛老师把她扶到桌子上,稳稳地站在鸡蛋上。鸡蛋安然无恙。薛老师又请储逸上去踩。虽然储逸很重,将近一百斤,但鸡蛋只有一丁点破。

薛老师问:“鸡蛋没有破,谁的功劳大?”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薛老师没有说话,又请了一位二十三千克的小女孩。她也站在鸡蛋上,鸡蛋丝毫未损。老师告诉我们:“她踩的只是一个鸡蛋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原来,鸡蛋壳的本领最大!”

薛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鸡蛋壳是拱形结构,人站在上面,力量就会分散到拱形的各个部分,鸡蛋就不会碎了。”老师又让我们看了几张建筑物图片。老师说,这些建筑物就是根据拱形结构原理建造的,没有柱子,但他们依然雄伟地站在那里。

这个实验真有趣啊!我们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

                                                (薛心怡)

三、研究体会

吴泽南:我学做了许多做蛋的方法,爸爸妈妈不在家,饿了可以自己烧着吃。长大了一个人在外面也可以自己做鸡蛋吃,有营养,味道也好。

许铭愉:妈妈教我做炖鸡蛋。刚开始,我觉得做炖鸡蛋很难。可妈妈教了我以后,我就觉得炖鸡蛋很容易了。

黄钰姣:我知道了鸡蛋是拱形结构,所以踩不破。有些建筑物也是拱形结构,这样就比较牢固。

朱昕恬: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鸡蛋做各种各样的菜:黄澄澄的炒鸡蛋,香喷喷的荷包蛋……每当回家饿了时,我会自己煮个水煮蛋;每当早上没有菜,我就来个炒鸡蛋;每当妈妈生病时,我就煎个荷包蛋,送给妈妈吃……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会自己烧菜,会自己生活了。

杜雨鋆:你们别小看这小小的鸡蛋,它的作用和功能可大了。比如鸡蛋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菜和食品,可以做工艺品,鸡蛋壳还可以洗热水瓶里的污垢呢,仿照鸡蛋的拱形结构造的房子,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唐镇:我知道了鸡蛋不倒翁的原理,是因为下面重,上面轻,所以它不会倒。

秦洋:关于鸡蛋的知识还很多,不仅仅是我了解的这些。我希望能学到更多关于鸡蛋的知识。

四、老师点评

小课题研究兴趣第一。取什么问题,学生才会乐于研究,才会主动研究?研究的应该是“为解决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鸡蛋的研究”这一主题,就抓住了鸡蛋这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学做菜、做实验、做手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小课题研究要生活化。“鸡蛋的研究”,源于生活。学生走出了教室,体验生活。学做鸡蛋食品,用鸡蛋做工艺品,探究鸡蛋壳的奥秘,学生付出了努力,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课题研究要体现综合性。在研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学科与学科间进行“沟通”。学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可以不拘一格。“鸡蛋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把语文、美术、科学等融合在一起,习作、美工、劳动能力得到整体发展。这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