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叙事中成长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阶段报告 一、背景与目标 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长期受到忽略,学校只是学生发展的场所。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成为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因此,我们认识到学校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促进教师发展,应当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教育叙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实际上会成为转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一种很有意义而且容易为教师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因此,我校觉得只有引导教师走上叙事研究之路,必定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服务。 (1)、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叙事反映的是某一位教师的育人方式与能力,某种程度上讲也反映他的学识与思想,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叙事为学校行政科学准确地把握全体教师的育人素质水准提供了最合理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学校行政在作出学校事业发展决策时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信息。 (2)、探索校本培训的理想方式。叙事研究的基础是大量的优秀的故事。我们想通过这个课题研究逐步建立起我们看书的教育故事库,为我校的师资样本培训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3)、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以叙事研究为起点,可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培养研究的自信,养成写作习惯,初步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鼓励教师们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打开一扇教师认识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大门,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 二、方法与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实证研究: 1、 学校管理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叙事中体现的组织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组织建设主要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②叙事中体现的制度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制度建设主要指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的建制与执行。 ③叙事中体现的师资培训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师资培训主要指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手段等。 2、学科教学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的主要教学思想 包括能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等。 ②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 包括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双边的交流,甚至教学语言的组织等。 ③叙事中体现的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包括面对偶发事件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式,行为展开中的不足。 3、德育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主要育人观念 包括能否体现学校“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整体办学理念,能否体现“体验教育”的教育特色。 ②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思想工作艺术 包括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采取的育人手段:言语、动作。育人的出发点。具体情境的设置与运用。 ③ 叙事中体现的师生关系的协调能力 包括师生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等。 4、教师自身建设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艺术 包括校园外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社会生活内容,教师的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②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自学能力 包括教师阅读的情况,教师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与筛选,再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③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心理素质 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体内容,例如需要、注意、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 ④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自我嬗变能力 包括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自觉性,教师对自身持续发展的认识及所做出的种种反应。 二、成效分析 一、 (一)研究思路重构,引导教师走上幸福的研究之路。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一则“自我成长”叙事故事: 拿到新一期“信息窗”,我一改以往束之高阁的做法认真地阅读起来。一口气读之后,觉得有许多感慨: 首先,我们觉得这些故事真实可信,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教育故事就产生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我们就碰到过,不像那些论文那样空泛。 其次,我们觉得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实实在在的研究价值。读了之后有许多的联想和启迪。新课程培训中讲的理念就在这些故事的字里行间,这些故事以前就发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里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我们感觉教育叙事研究我也能做。就是把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而且短小精悍,便于写也便于读。 确实,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有一种科学化、功利化倾向,即在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上出现偏颇。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教育叙事使教师树立起教育者的自信和自尊,为“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奠定了思想基础。究其原因在于:它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应当有论著问世”,又促使教师依着“论文作法”之类的范式去冥思苦想的研究思路,使教师的研究不是为理论本身而存在,而是以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优质、高效为目的;不是为求证某些教育例题而研究,而是为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法实践而研究。与传统的教育科研相比,它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重构: (1) 研究方法的重觅。 请看一则叙事故事: 孩子们在操场上游戏,欢声笑语,兴致正浓。 “同学们,我们该干活了!”班主任扫了一眼因突然中止游戏而满脸懊丧的学生们,继续说道:“这样吧,再给你们五分钟。但五分钟以后必须集合!”孩子们重又高兴起来,他们得赶紧去给快乐的游戏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五分钟以后,热火朝天的清洁大扫除开始了。 这位老师写的只是一个生动的教育小故事,但它决不是自然主义地照搬学校生活中的任意细节。正是这个细节,启迪我们可以多角度地作理性反思:五分钟,这是一种交换。它抵消了孩子们可能产生的怨愤,换得了心甘情愿的服从;五分钟,这是一种宽厚。它不至于撕破孩子们的完整的欢悦,而只是善意地将这种欢悦加以浓缩;五分钟,这是一种通融,它使教育者显得富于人情、善于理解和易于沟通,同时又不失权威和原则;五分钟,这是一种策略。它使孩子们觉得本来要放弃的东西又意外地获得,造成了心理平衡。五分钟很短,但毕竟是额外的给予,因而比10分钟显得更宝贵……这是对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另一种研究形式,即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行动研究,其突出的特点便是对实践的关注,从而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游离。 (2) 基本要素的重组。 从上述教育叙事的特点看,教育叙事的过程须围绕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现场情境”,即有意义的教育事件的鲜活片断,包括具体的人物、事件、情节和氛围,从而形成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这是研究论文中不存在的。二是“现场叙事文本”,即研究者对这种鲜活的现场情景,经过精心选择之后作有意义的书面表述所形成的文本。这是研究论文不需要的。三是“研究文本”,就是研究者对叙述的故事在理性反思之后所作的点评,以阐述某种教育理念或观点。即使最简单的教育叙事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请看一则“教育叙事”: 经典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源泉,传授经典是语文教学的使命。经典的积累,让孩子们有了文学的积淀,我决定让孩子们跃向一个新的层面,即培养他们的欣赏水平,走进经典的意境,感悟经典的观念、思想,人文精神。而我,总是认真倾听学生的欣赏意见,见机引导,让赏析成为一种兴趣。 例:-----《 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同学们,对于这首诗,大家在“每日一诗”里已对它有了了解,下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哪个小组能成为“最佳组合”,我们拭目以待。(十分钟后) 1组:一生声情并茂诵读,一生在黑板上作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图,一生扮李白深情目送。 师:第一组的同学让我们整体感受了诗人与孟浩然深情的告别,果然厉害,谁能争锋? 2组:我们以散文诗的形式翻译了《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兄,在这烟花灿烂的三月,在这风景依旧的黄鹤楼,你和我这样依依惜别,当你踏上那只帆船,在滟滟春波中远去,当你的帆船成为一个黑点,隐没在东流的江水中,你可知道,你的挚友还在岸头为你深情相送,滔滔的江水啊,如果你能载走我的依恋,请把我的深情捎给我的孟兄! 3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总是伤感,虽是“烟花三月”但李白觉得那盛开的花儿,那轻柔的东风都是伤感的,所以他无心赏景,他的心也随着老朋友去了扬州。 4组:我想,李白在目送好朋友远去时,一定会唱一首《祝你一路顺风》表达他的祝福,(生唱)孟兄也一定会唱“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走过每个春夏秋冬”(生再唱)不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李白完全会放心地望着好友走,不去想该不该伤感! 师:同学们能旁征博引,温故知新,每个小组为大家捧上了一顿丰富的知识大餐,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同一首诗,下面让我们一起陪同李白深情相送(生深情诵读)让我们陪同李白豪气送别孟浩然(生豪气诵读) 可见,当学生处于主动探究的时候,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包括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知策略的理解,也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他们会走进经典的意境里,走进作者的思想里。这时候,经典,已悄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已悄悄走进经典的意境里。 (3) 思维方式的重构。 教育叙事属于教育行动研究,它关注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性、临场性与丰富性。它重视当事人的主体参与、现实的多校性背景、微观层面上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等等。它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带有明显的批判和反思的精神气质,以及对不确定性和异质性的追求。它特别强调教育教学法与人类生活经历、经验的息息相关,离开了实际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就无法生成个体的生命体验。因此倡导教育叙事也正是教育生活化的这一思维方式的体现。 (4) 话语体系的重组。 教育叙事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关键在于重组了表述的话语体系。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育事件”。这使教育事件的叙述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里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个人教育信仰“附着”、“涂抹”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它促使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或转换自己的个人教育理论以及个人教育信仰。 以叙事的语体让教师说说自己的教学故事,使教师感受到亲切、易写也爱读。这比之运用抽象逻辑的论证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更接近教师的职业生活。 (二)改变中,实验自我的发展与完善。 1、叙事研究与教师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在,教学叙事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教学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介绍,被推荐,被提倡,也就是近一两年的时间。当课题研究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们反映不知道写什么,认为教师工作大家都差不多,实在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针对大家的困惑和迷茫,课题组及时组织大家开展了“什么是叙事研究”的专题讨论,下发了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打消了教师的顾虑,理清了教师的思路,使大家体会到:叙事研究原来就是写自己日常工作中发生的事。大家认真地尝试着,饶有兴趣的撰写者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在叙事中深入思考,在叙事中加强学习,在叙事中走向成熟。可以说,叙事,似乎正在成为今天我们教师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通过近一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要想更快更好地获得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自觉地主动地高质量地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叙事,使这种叙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主动的意识。其实,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我们正生活在故事当中,我们面对着一个个故事,我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我们也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可能有书面叙述,不过可能更多的是在头脑中叙述,我们可能是有意识地去叙述,也可能是无意识地去叙述。可以这么说,在不间断的事实上的叙事当中,广大教师加深着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着教学的机智,提高着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形成着适合和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养成一种善于反思的习惯。现在,反思已经成为参与研究工作的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视叙事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教学叙事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2、叙事研究与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 研究是最好的学习,学习是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的活动,教师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以往,教师的学习大多是自发的,学习主题不够明确,学习材料比较零散。为使教师的研究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对教师的发展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机制规范学习 ⑴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制订了教师学习笔记和反思检查评比细则,各年级组以此为依据对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反思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每学年评出优秀学习笔记和反思,成绩量化并纳入个人综合考核。学校对年级组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作为优秀年级组考核的重要依据。 ⑵、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由各学科组组织开展学习或研讨活动。学习内容一部分为年级组自由学习,另一部分由教科室统一下发。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科月刊《信息窗》的作用,向教师推荐了大量学习资料。 (2)、以学术引领学习 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对事情的认识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如果研究工作由教师单独进行,那么很容易使研究陷入低水平、浅层次的简单重复之中,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为此,我们把专家的指导与引领作为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积极争取有关专家的支持,邀请他们到校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组织教师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讨,使教师的研究能及时得到专家的指点。 (3)、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统一 对于教师来说,制约和影响教育叙事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如何生成问题和对问题的求解。一些专业研究人员视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实践性,便不会被一线教师所认可。因为教师关注的是如何改善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关注教育意义如何付诸每个教育活动。他不仅为了把某个问题在理论上搞清楚,更重要的是把答案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所以,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注重问题生成的实践意义,把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教育效果和利益的事件“问题化”,以便寻求事件背后的“本质”。其次,我们提倡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探索问题的求解,倡导与专家和同事的合作交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途径,以此引来实现教育意义的源头活水。 3、叙事研究与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变 教师每天都在从事平凡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众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得广大教师成天忙于应付,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审视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我们开展叙事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教师把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使广大教师每天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和韵味。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工作进行新的审视,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新的审查,对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进行不断的拷问,对自己行为的意义进行不断的追问……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1)、自主研究与自主提高相结合 教育叙事叙的是教师个体主动自觉的行为,写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一针见血的功效,决非“命题作文”,更不是行政命令的产物。因此,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我们高度关注教师自身的内心体验,重视教师的意义感受,让教师学会倾听自己和内心深处的声音,学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反思和挖掘自我,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自主的专业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因为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师生活故事,不仅包含着教师当时丰富的内心体验,蕴藏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变化,而且还显示着教师对社会现实的独特判断,孕育着教师展望未来的远大理想……所以,我们把意义探索看作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强调教育叙事必须在经验中穿透经验,在故事中穿透故事。只有这样,教师的叙事才会唤起感人的映像,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让人在感受教师灵魂深处颤动的同时,领略到育人过程中摄人心魄的感化力量。 (2)、教学问题解决与科研探索相结合 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纷繁复杂的,其生活世界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即便是经过缜密构思、万无一失的预设,也会在实践中生成许多预先未曾考虑到的东西。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由于教育活动通常不是按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师常常不得不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迅速作出了教学决定。一般来说,任何学科的教师都会在课后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这样的思考:在这堂课中,哪个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品味咀嚼?哪些突发问题始料不及?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哪些细节将做得更好?等等。思想引导行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受到他所信奉观念的左右。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逐步认识到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决不能停留在对事件的简单回忆上,知道必须将自己的教学经历置于更为理性的背景去解读,由此将生成一连串高质量的问题。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思想的自我运动,教师具体的教育实践正是其理论的展开与修正,教师要实现专业自我必须具有自我诊断的能力,主动揭开与教育生活相关的种种谜团,不断地吸收新思想,教师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一种进步。 二、多种类叙事,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1、管理工作制度的“三化”更明显。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 2、校本研修工作的 1、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加强和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化进程。学校的民主化管理,离不开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教师有对学校重大事件的知情权,也有对学校进行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在学校重大事件方面,学校首先在教师大会上进行宣布,让全体教师对事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采取鸿业网话的形式,也有把自己观点写入教育小故事的,总之,教师可以就事论事,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民主作风。学校在评选先进和优秀方面,也完全采取了民主化进程,先个人申报,再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最后让全体教师进行民主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先进。在民主化管理进程中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我为横林实验小学献一计”活动,开展了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工作,开展了“教育金点子的征集”工作,通过活动,教师都积极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学校行政决策参考。例如学校在考评教师工作实绩时,就充分考虑了教师提出的不同学科不同贡献的标准,还有如各班级管理配备副班主任工作的情况,由学校刚开始每个班配备副班主任逐渐过渡到根据自己需要配备班主任,这充分说明学校是很尊重民意的,教师呢也乐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用教育叙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校民主管理学校贡献自己的智慧。 2、 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促进了学校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应该说,教育叙事的开展,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直接面向师生,也更具有科学性,因为它是由师生中来,最后到师生中去。师生们更能理解学校制度初衷和本意,也更体现了一种人文化管理。例如学校每天给教师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早餐,一来使学校每天上班时间制度得到了保证,二来也让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体现了人文关怀。学校每年都要对校级领导进行民主评议,由于学校领导平时善 2、通过近一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要想更快更好地获得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自觉地主动地高质量地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叙事,使这种叙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主动的意识。其实,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我们正生活在故事当中,我们面对着一个个故事,我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我们也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可能有书面叙述,不过可能更多的是在头脑中叙述,我们可能是有意识地去叙述,也可能是无意识地去叙述。可以这么说,在不间断的事实上的叙事当中,广大教师加深着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着教学的机智,提高着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形成着适合和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养成一种善于反思的习惯。现在,反思已经成为参与研究工作的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视叙事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教学叙事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