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很重要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戚秋月

照镜子很重要

夏萍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的一句名言。
 
而忠言本就逆耳,但逆耳却是为了进步。
     
古训有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意思是让我们对自己要求严点,对别人则常存宽厚之心,多做自我批语,少去怨天尤人。大概因为人的眼睛长在自己身上,最经常的用途却是用来丈量别人,所以常常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人心理上的毛病。一沾着自己的,缺点就看不到了,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甚至闻着自家拉的屎都不带臭的,看别人呢?优缺点就一览无遗,而且缺点还会被放大,因为曈孔有这个功能。
 
所以,如何引导小学生去以人为镜,做到客观实际的评价自己,是我们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的关键。
   
据说笃信基督的人最有自省意识,因为他们生来就有关于原罪的教育,因为一般到死的时候都会忏悔。而我们中国人是最没有自省意识的,迁怒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怨天尤人的情形随处可见。然而打开咱们的典籍看看,似乎可以发现,自我反省其实正是先贤们的传统美德。单是孔子论及自省的话,就可以列出一大堆来,比如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能够自我反省,责备自己多,而埋怨人家少,内心的怨恨自然就少了。又说,"克己复礼"。克己其实也包含着反思自我的意思。但他也承认:"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省。能够这样做的人就很少了。曾子最能理解孔老夫子的意思,所以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如果光靠读读圣贤们的话就能改过向善,诚然善莫大焉,而实际上那不过是一种理想。一个人能不能躬身自省,与学识修养固然有很大联系,却也与他的胆量有关。说白了,直面自己的缺点和过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自省也需要勇气。文革中有那么多人说了违心话,办了违心事,还不都是往万恶的"四人帮"身上一推了事?独有巴金先生痛定思痛的忏悔震聋发馈,《随想录》中自己灵魂的烤问,几能令人在三九之天大汗淋漓。但先生的形象,并不随着他对自己思想中污点的揭露而改变。武侠小说中有一种功夫可"内视",相当于第三只眼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东西,诚能如是,大家都去修炼成这种功夫,倒也不错。可惜也许那只是小说家言。所以一般人要看自己都得借助镜子。引申到性格行为上面,就出现了以史、以人为镜的妙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能体会出这一境界的人,肯定是最具有自省意识的人,所以才能成就那样的大业,所以才能造就那样的盛世。
    
单独一个人,你的很多缺点或许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机会。与人交往,有助于诱发你的很多缺点的表现在一个每一成员都很注意自省并以此作为个体成长手段的团体中,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反馈。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倡导团体建设,倡导让学生借助于团体的力量来使自己健康的成长。一个人在团体里下工夫的最先目标,应该是自我研究。这项工作只能由组织良好的团体进行,独自一个人并不能看见自己,但是一群人为了这目标而组织起来,他们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帮助彼此,因为一个人比较容易看见别人的错而非自己的,这是人性的特色之一。而在研究自己的路上,他发现他在别人身上发现的错处,自己其实也有。有许多事情他不能看见自己身上有,但他能从别人身上看见,如此一来他就知道这些是他的特性。团体其他成员就像一面镜子,使他照见自己。为了由别人身上的过错看见自己的过错,一个人必须非常谨慎而且要对自己真诚。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引导团体成员正确开展自我研究,鼓励学生经常照镜子,那么,镜子就不只是照镜者的一个工具,而是其不断向前的动力。
 
其实在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者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多元化,并指出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标准,掌握一定的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处处强调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第一是自评,自评就是拿同学作照镜子。比如:学完一个内容或完成一项任务后,首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小结,让他们对自己的活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对以后的学习进行调节,反馈,完善,从而把评价纳入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去。因为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评价的人,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这一系列的成长过程就是照镜子。第二是互评,互评同样是照镜子。同学之间相互评价,集体的标准就是镜子,用集体的舆论去激励学生的行为,并由此内化为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获得自由发展。这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这种评价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只记得有本书里说过一句话:当你用一个指头指着别人的时候,别忘了,你至少有三个指头是指着自己,多照照镜子总是有益的。让学生不断照镜子来修正自己的形象的过程,便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前进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