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班级管理 蔡琴燕 班级管理是琐碎的、辛苦的,而如何在保持班内秩序的同时给同学营造一个能形成良好人格的宽松环境,则更为不易。因此,班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显得犹为重要。如果说班级管理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班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则是通向艺术的桥梁。 一、意境的创设 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对学生进行教育。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在情景交融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美的境界,能对身在其中的人产生感染力从美学角度讲,这种随意的方式、美的意境给人以享受,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从心理学上讲,把时间选在晚上,把地点选定在灯光较暗的地方,能给群体中的个人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在面对他人时。 适当的正面教育以鼓励为主,善于通过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对正面语言没有排斥感,愿意让自己朝着别人所期望的方向前进,教育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在批评语言的运用上,多采用说理教育法。站在学生的立场讲话,会使学生真实感受老师对他的关心,会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从而便于班级管理地有效进行,又不至于因伤害性语言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益于其人格的良好发展。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道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呼吁让学生各方面减负的今天,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学生是教师的上帝,骂不得,更碰不得。教师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就会遭到如体罚、变相体罚、损伤学生心理等言论的攻击,导致现在出现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变得畏畏缩缩,甚至有点像央求学生不要犯错误的现象。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在新的时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培养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