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我和学生像往常一样进行大扫除。我正拖着地,几处黑乎乎的顽渍,任凭我怎样用力,都拖不干净,像几块牛皮癣一样粘在干净的地板上。我蹲下来,仔细一看,顿时一急:是口香糖的残渣!这时,学生纷纷向我“告状”,某某、某某在教室嚼过口香糖的,肯定是他们吐的。哎,没想到,居然有人在教室嚼口香糖!竟然还把残渣吐在教室地面上!这让一向不准学生在教室吃零食的我感到非常气愤。我急急让学生静下来,调查是谁干的好事?在我威严的目光下、同学七嘴八舌的检举下,教师里站出了十七八个学生,占学生数一半。他们居然敢在我眼皮底下嚼口香糖,有学生还在上课时含着口香糖!我气坏了,正想好好地骂他们一顿。这是,一名学生怯生生地说:“老师,口香糖是我妈妈让我带的,对我牙齿有好处。”哦,怪我,平时对这事没重视过。我吸口气,压下自己的怒火,倒想听听他们还有哪些理由。“口香糖大人都爱嚼,我觉得有趣。”“口香糖能清洁牙齿。”“口香糖能锻炼脸部肌肉。”“嚼口香糖不影响学习。”……理由还挺多、挺充分的,我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暂不跟他们计较,我问:“你们看,教室里粘了这些牛皮癣似的口香糖残渣,美观吗?”刚才还理由十足的部分学生顿时脸红了。“老师,让我们来清除吧。”“好,就由在教室嚼过口香糖的同学来清除。”他们拿着小刀、尺子、抹布忙开了。“老师,我都檫了几十遍了,还是又黑又粘。”“老师,我们两人铲了很多时间,还有黑影子。”“老师,你有好办法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这些“牛皮癣”给铲掉了。我见机问:“你们有何感受?”同学们一个个都说,这些口香糖残渣真可恶,平时不该随地乱吐。紧接着我又补充了一些关于乱吐口香糖的社会不文明现象。同学们一致认为:今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再乱吐口香糖了,会将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起来,然后投入垃圾箱。 五花八门的泡泡糖、口香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品种繁多的口香糖广告加上咀嚼的人群成为街头的一景。尤其是孩子们咀嚼口香糖成为一种习惯和嗜好,口不离糖,糖不离口。口香糖是以天树胶或甘油树脂型的食品用塑料作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淀粉糖浆、薄荷等调和压制而成,即可吃又可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孩子们对口香糖存在的功与过、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嚼口香糖的场合认识不是很清楚。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口香糖,我设计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去调查、体验。方案如下: 查一查:嚼口香糖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危害? 找一找:你家地面有口香糖残渣吗?哪些公共场所口香糖的残渣最多? 做一做:用你能想到的方法清除几块口香糖残渣。 议一议:哪些场合不适宜嚼口香糖? 五一长假一过,学生返校。班会课上,同学们个个踊跃上台发言。有的说:口香糖是具有一定清洁口腔的作用,但口香糖中加有糖精、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容易形成龋齿。我国生产的口香糖接近人体中毒剂量,容易引起中毒。许多孩子喜欢将口香糖嚼了又用手拿,然后再放入中,易感染细菌。长期嚼口香糖,还会造成颌面部发育不匀。孩子在咀嚼口香糖时经常出现误吞到食道或支气管中,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孩子嚼口香糖,危害多于好处。有的说:公共场所到处都有严重的口香糖残渣污染,破坏了环境,还很难清除,给清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今后再也不吐口香糖了,太恶心了。有的说:嚼口香糖要注意场合,在公共场合嚼口香糖是不文明行为。如升旗、集合、上课、开会等场合就不能嚼口香糖…… 通过交流,同学们都深深认识到,嚼口香糖本身没错,但要科学、文明地食用。作为学生,不适宜多嚼,特别是在校不能嚼口香糖。同时,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口香糖问题,同学讨论、总结,发出倡议: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但我们发现广场在哭泣,公共汽车的座位在落泪,路面和墙壁在抗议!因为有些不讲文明的人在乱吐口香糖的残渣……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精心维护,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在此,我们向全校小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不买不带口香糖。口香糖内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嚼后如不漱口,口腔会变为酸性环境,可使细菌生长繁殖,极易发生龋齿。口香糖含有橡胶增塑剂、硫化促进剂以及防老化剂等添加物,这些都有一定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二、不乱丢吃过的口香糖。让我们从举手之劳做起,将吃过的口香糖用废纸包裹起来,扔进垃圾箱,不让口香糖残渣粘在别的地方。 三、做一个文明的小天使。劝阻乱吐口香糖的人,向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宣传乱吐、乱吃口香糖的危害,让大家文明消费口香糖。 四、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座位上的污垢,养成“文明清洁”的良好习惯。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让口香糖不再污染我们的家园,让地面、墙壁、座位都欢笑起来吧! 横林实验小学二(4)班全体同学 2006年5月 倡议书在班级、校园传开了。班级里再也没有同学在校嚼口香糖了。我们班又开展了“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的大讨论。 班级里的口香糖风波很快过去了,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明令禁止,没有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利用这个锲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有些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恐怕与从小缺乏文明教育息息相关。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很多同学和老师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学生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从小讲文明、讲公德、爱卫生的素质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人。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