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曾有过无法触摸儿童心灵的悲哀,我总在反省自己,对学生不关心么?好像答案不是否定的。但是了解么?肯定不是深度的了解,在我们之间总是有隔阂!看着孩子们的整体划一,我总会很害怕,我怕自己像真正的园丁一样,拿着把大剪刀,把枝叶剪的整整齐齐,规规矩矩,一点也没有个性和特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吉兹写过一首题为《你,一百种是在那里》的世界著名教育诗,“……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这首诗给我的印象很深,孩子是烂漫的,天真的,在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世界,和我们成年人的角度是不同的。教育是绝美的蓝天!这片蓝天是由每个孩子的一百种编织的!我们必须要让孩子说出这一百种! 但是,成年人与儿童总是有代沟的,如何填平它,创建适合的价值环境呢?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时,能够从他们眼睛里感受到孩子们心灵世界的纯净。可是孩子的心灵也有蒙上灰尘的时候,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擦拭?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思考和借鉴。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陶老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没有狂风暴雨般的责骂, 而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学生身上有尊重人的品质和自我矫正的潜力。于是,四颗糖果,一席言语就春风细雨般拭去了孩子心灵的灰尘,体现了陶老高超的育人技巧。 记得刚工作不久,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平时经常和同学打闹,特别爱欺负其他同学,每次找他谈话时,他态度总是很诚恳,可是过后又保持原状。导火索终于在一天中午点燃了。那天,学校下午放假,我正在班级门口组织学生排队回家,只见一个学生跑出来告诉我:“老师,某某同学打人了!”我马上回到教室,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只见他正在对一个学生拳打脚踢,好像跟他有深仇大恨一样,看见我走进来他也没停手,我这才发现问题严重了。等我和他单独谈话时,他才告诉了我他的故事:从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使用“棍棒”。这其中,他说了一句让我感到震撼的话:“爸爸总是对我说,别人打你一下,你要打别人十下。派出所的警察都怕我爸爸。” 原来,孩子缺少的是爱,来自各方面的爱,包括我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时,我仔细观察他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他说:“你今天穿得真整齐。” “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他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使他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我一边巡视,一边特意和他说悄悄说。如“××你看××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由于这个孩子性格孤僻、好斗,所以平时大家都不愿与他交流,和他玩。针对这一问题,我常常参与学生的活动,并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 “干吗不去玩?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另外,我经常与他的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孩子的情况,要求他们与孩子多交流,并能够经常关心他。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学会了跟别人友好相处,学习上也有了明显地进步,他还经常和我说起他父母的事情。 要真正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孩子的心灵入手,在心灵的交流中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本性。从孩子心灵世界中洞察变化和发展,唤起他们心灵深处自我矫正的愿望,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间“对话”, 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愿我能触摸到孩子的心灵,愿我能真正了解我的学生,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