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发现教室靠后门的角落里坐着一个胖胖的男孩,他的课桌与其他同学有一定距离。孩子低着头,正摆弄着他的小手。他的桌上没有书,也没有作业本,只有几支笔零乱地放着——从座位表上我知道他的名字袁鼎烨。 课上,我请他发言,不出我的所料,他一脸茫然地站着。 班长连忙向我解释:“老师,他是个笨孩子。” “对的,他什么都不知道!”旁边的“小平头”“不甘寂寞”,忙着补充。 “他考试总是不及格!”一个头上扎蝴蝶结的小女孩把“不及格”拉得特别长。 一时间,教室里炸开了锅。显然,袁鼎烨的“笨”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 而我的心中却布满了阴霾:幼稚的孩子竟然众口一词地伤害自己的小伙伴!而更可悲的是那个被伤害的孩子居然是一脸的麻木。 我严厉地宣布——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并亲自动手把袁鼎烨的座位移回大家中间。 当我请袁鼎烨坐下时,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泪花。 我决定帮助他,让他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决定从背诵课文这个契机入手。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由于长时间的不读书,导致袁鼎烨在背诵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每次背书,他总是背了前面忘了后面,背起来也是疙疙瘩瘩的。 我想:有没有好一些的方法呢?我决定同他一起背。 我发现和他一起背,我就能把握难点,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比如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他背来背去,记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理解。 于是,我跟他讲苏轼与弟弟的手足情深,讲苏轼望着月亮的思念……这一招还真有效,他渐渐地记住了整首诗。 机会终于来了,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之前,我悄悄地找到袁鼎烨:“明天,我会请大家背《明月几时有》,你多练习几遍,争取背得流利。老师可是只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一个人哦!”他一个劲地点着头。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提问:谁能背诵苏轼的《明月几时有》? 孩子们有的会背一两句,有的会背一小段,渐渐地都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 这时候,我点到了袁鼎烨。我看到了他眼睛里的慌乱与紧张,也看到了其他孩子不屑的神情。 在我鼓励的目光注视下,袁鼎烨一口气把整首词都背了出来,孩子们惊奇不已。袁鼎烨的头扬得高高的。 那一刻,我看到自信爬上了他的笑脸。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