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环保天然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苗

 

绿意盎然,环保天然

 

一、营造教室环境文化,提升学生审美品位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言:“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前沿阵地,是师生情感共生互鸣的精神家园。整洁、明丽、蕴涵思想,凸显人文追求的教室环境无疑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的性情,从而达到教育塑造人的目的。

相信每个当班主任的都经历过学期初布置教室的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真正将布置教室提升到美化层次,育人层面,充分挖掘这一过程的教育价值所在?

我觉得首先是要把参与权还给孩子,因为只有真正的参与,才能深谙其中的道理,以此激发无尽的动力。教师若越俎代庖,学生就只能被动接受,那么,其环境文化的浸润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以不同形式参与到美化教室的过程中来。如,以征集金点子形式确立教室美化主题以及相应的栏目设置,以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并鼓励亲力亲为,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重组配置,尝试自主美化。整个过程无疑激发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并收获了齐心协力做事的乐趣,也提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满足了自我尝试带来的成就感。这不正是作为集体中的人莫大的幸福么?

其次是教师要起到引导统筹的作用,授之以渔,教给孩子策划的方法,引导孩子结合自己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班级奋斗目标、校园文化氛围乃至家乡风土人情,道出心中最向往的教室的样子,真正提升教室环境文化建设的意义。我们的孩子生在现代化的城市里,身边极其缺乏“绿色”,而且在这个提倡“环保”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和孩子们就从班级实际特点出发,与环保文化相融合,构思了一个以绿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整个教室以绿色为主色调,首先以环保致远为班训,时时刻刻提醒孩子,要注意,拥有注重环保的意识。然后设立了绿色海洋,将同学们带来的绿色植物摆放在教室的各个部位,让学生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同时设立了环保卫士卫生角洁净园弄潮儿”“采撷珍贝满载而归等栏目,每个栏目边都点缀着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环保理念……当我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些构思寓意时,孩子的眼里闪着兴奋,有几个悟性高的孩子则一副茅塞顿开的神情。

 

那一瞬间,我不禁感慨,这一过程或许真的已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幼小的心海里,播下一颗萌芽关于环境文化的种子。他们向往美好,体味美好,打造美好的性情已然在无形中得到了飞扬。

二、构建班级管理文化,张扬学生美好品性

“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提法似乎已经在现代人的记忆中模糊淡远,然而其真正的内涵还是一个班集体建设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中孜孜以求的育人境界。那么与传统的班级管理相比,新时代的管理是否更应具有科学人文的思想呢?所以,我试图追求一种具有文化韵味的管理模式—— “成就自己,服务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参与者、发现者,被需要者。本着 “成就自己,服务集体,以小我,成大我”的教育理念,我和孩子商量设置了“分级管理制”。

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

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

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

四级管理: 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饮水机长”“就餐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

使每个孩子都成为班内小主人,把工作实践作为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在成就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为集体做了贡献,体味付出与得到的满足感。

    想来,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级文化建设就更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它需要倾注老师的心血,更需要集中学生的智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成功营造将让孩子们获益良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