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林实验小学 五(6) 郑诚
在我的家乡横林,静静地流淌一条古老的河流,它就是京杭大运河。1000多年过去了,奔涌不息的河水如乳汁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两岸人民。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今天,我来到大运河畔,通过一位老人的讲述,走近了古运河,走近了它的历史。
采访人:郑诚 被采访人:黄阿婆 郑:您好,您是在大运河畔长大的吗? 黄:是的。 郑:你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了? 黄:近60年了。 郑:您能不能给我讲将有关京杭大运河的故事呢? 黄:好的。 郑:大运河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快乐? 黄:我们小时侯家里是没有井的,更谈不上有自来水了。附近的居民都要到运河里去挑水喝。天刚蒙蒙亮,男女老少就络绎不绝地赶来,大人挑着大桶,小孩拎着小桶。河岸边,大大小小几十个码头上都是打水的人。平时,我们要淘米、洗菜、洗衣服都来这儿。说起让人高兴的事,那就得说说夏天的傍晚了。每到这时,大运河就成了大家的娱乐场所,很多人都来这里游泳。熟悉水性的会玩出许多花样来:有的游到河中心,巴在来往轮船的船舷上,做免费的旅行;有的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从桥头上跳下来;有的潜入水中,练憋气……不会游泳的人呢,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下水,如趴在一块木板上,套上一个轮胎,坐在一个大木桶里。即使在岸边摸摸小鱼小虾也是很开心的。 郑:照您所说的,大运河里的水应该是很清澈的呀。现在为什么这么浑浊呢? 黄: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排放的生活废水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运河两岸建起了许多工厂,有毒的工业废水没有节制地流入运河中。 郑:运河给交通带来了哪些便利? 黄:七、八十年代,马路运输并不发达,好多货物都是靠船只来运输的。比如造房子用的石子、砖头、黄沙都是船从老远的地方运过来了。所以,码头上装货卸货都比较繁忙。到了农忙期间,家家户户都把粮食搬上船,运到粮管所去。如果有空闲的话,我们会邀上几个好姐妹乘着机帆船到无锡去游玩,晚上原路返回。 郑:大运河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放宽河道呢? 黄:以前河道比较窄,来往的船只又比较多,经常要堵船。到了黄梅季节,水流量突然增加,桥洞一带的水流湍急,常常有船只在那里发生事故。但自从河道放宽之后,这样的情况就大大减少了。 一小时的采访结束了,我告别了老人,漫步在大运河畔,思绪万千:人类造就了大运河,也受益于大运河。为了让它永葆青春活力,更好地造福社会,我呼吁大家要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