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冯尊平
                       在实践中探索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冯尊平
      关键词:积累   真情实感    驰骋想象    创新     乐写  
      摘要:如何使学生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如何让学生喜爱写作,在写作中找到自信,感受快乐?如何让学生把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逐渐懂得写作即是生活?为此,我不断学习借鉴,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二、利用日记,表达自我。三、话题作文,驰骋想象。
      《新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作文教学改革要求也给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如何使学生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如何让学生喜爱写作,在写作中找到自信,感受快乐?如何让学生把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逐渐懂得写作即是生活?为此,我不断学习借鉴,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欧阳修……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平时教学中,我就通过一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1、文化早餐。利用晨读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授语文小知识,内容包括积累成语、对接歇后语、分类谚语、猜字谜、背诵古诗、名言警句、文章妙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另一方面使学生潜移默化积累了知识。
      2、每周一歌。让文艺委员每周教同学们一首新歌,大家准备专门的歌词本。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3、读书笔记。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乃至全文,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4、强行记忆。我用托尔斯泰坚持记忆的故事,马克思好学不倦的精神,周总理立志报国的志向教育学生,要想成为有志向的人,就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要求同学们每天背诵100字以上,可以是语文课本,可以是古诗词,可以是优秀作文选,也可以是古典书籍。同位互相检查,每周一评比,选出周冠军。
      二、利用日记,表达自我。
      日记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日记表达自我?我给学生提了一些建议,教了一些方法。
      1、日记写什么?
      我告诉学生,日记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日记就是写自己的感受,发自内心的感受,独特新颖的感受;日记就是写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犀利的目光,在一片混乱处发现规律。总之,日记就是珍视自己,表达自己,记录自己成长的经历。不论语言优美与否,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感人的。学生在这样的鼓励下就放开了作文的束缚,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如:有个学生通过日记告诉我,他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每个月20号爸爸发工资的时候,因为他也能得到零花钱,可以买自己心仪的零食,他改不掉自己的馋嘴的习惯。最忧伤的就是自己都六年级了还偶尔尿床,看了很多医生都没办法医治,所以他不敢带同学回家,怕别人闻到味道耻笑他。与学生在日记上交流,也利于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疏导学生。
      2、怎样写日记?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观察事物要有序;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一朵花、一片云、一处风景、一种现象、人类的活动。。。。。。都可收入视野。观察到的内容尝试用不同的文体进行表达,久而久之,写作水平自然提高。
      3、激励学生坚持。
      每天批改学生的日记,并进行交流,把日记当作悄悄话信箱。征得学生同意后,把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题材新颖、有创意的日记在班级里读,树立榜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在日记中配上插图,设计成书的样子,告诉大家,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三、话题作文,驰骋想象。
      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为了引导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除了让学生写日记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写一些话题作文。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首先,我搞了一次竞赛,即出作文题目大赛。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题目、觉得新颖的题目统统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大家通过评选,挑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10名。这样就有话题可写了。平时,我也经常留意网上或作文选上的作文题目,遇到好的及时记下来,以便指导学生。学过感人的课文后,我激发学生写读后感。对网络上的事件以及报刊、杂志中谈到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感想。组织辩论会,收集、整理辩论材料。有时候也仿写课文,举一反三,加深对一种文体的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用歌词做题目,用名人的作品当题目,驰骋想象。
      2、教给一定的写作方法。
      (1)凤头展彩,豹尾余响。我引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告诉他们,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怎样开头才是“凤头”呢?或简洁精悍,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或巧设悬念,调动读者阅读全文的胃口;或抒情开篇,使语言抒情色彩浓厚。怎样结尾才算是“豹尾”呢?或紧扣文题,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全面又明确的认识;或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拨动读者的心弦,发人深省。
      (2)模拟名家。
      作家在结构安排、语言运用上都很规范,也很受读者喜欢。我引导学生模拟不同风格的作家进行练习,时间长了,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追求创新。善用创新出美文,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文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立意上创新。写文章要有独特的见解,别人浅见我深见,让人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立意才能深刻而有教育意义,才能给人以启迪。
      形式上创新。形式上创新主要表现在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读后感、寓言、童话等;说明文可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记叙文可用拟小标题的形式等,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选材运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语言上创新。鲜活的语言可以为文章注入新内涵,使读者产生新感觉,触发新感悟。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写法,都可以使文章增色。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视习作为乐趣。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肯定学生,让他们找到自信。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习作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第四,帮助学生修改投稿。我班几个同学的作文在《作文评点报》、《小学生学习报》、《小学语文报》以及学校办的《启明星报》上发表了,班里涌现了不断练习写作,不断修改,争相投稿的热潮。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
                 《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当代教育新理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