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实践的作文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春华

                    基于生活实践的作文教学的研究
                        横林实验小学    张春华   钱惠华
一、选题
作文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综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虚情假意;“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抄别人的作文;“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落入俗套。学生感到作文高不可攀,写作毫无兴趣。如何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成了每一个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教师的新课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都认识到它所具备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积累了大量的体验、感受,这都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内容,如果习作教学能抓住时机,能适时地介入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无疑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针对当今作文教学弊端,结合当今课改实际,我们提出“实践作文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愉快习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容
设计出符合实践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实践作文指导的前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积累实践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掰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实践活动、“我能行”实践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活动作文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6、社会自然类
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如:环境保护,水污染等;还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建立“动态生成”的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实践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实践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三、价值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习作教学的介入。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是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科技社会问题,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形成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的大量情感体验需要表达与倾诉,这为习作积累了大量原始的素材,学生有话要说,有情要诉,有事要记录,但如何才能把话说清,把事记全,把情诉真,这就为习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时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作文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的活动理论为指导,遵循小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从作文主体的内因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作用,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训练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四、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都是班主任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学生的思想、语言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研究。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了教育研究成绩,为完成此课题奠定了基础。
1、课题组成员情况:
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多篇论文获省、市、区级奖。
课题组成员中孙亚珠为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在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心得和研究,多篇论文获奖,同时多次做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
濮群、秦琳、蔡琴燕、吴蓉梅、王丽珍等老师都是班主任老师,也是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学新秀,她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作文教学能力比较优秀,她们的论文和教育教学经验获得广大教师的好评。
课题组成员分别执教不同年级,所教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课题实施策略:
1)  制定活动计划:由负责人制订课题研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交流实验的得与失,不断完善此课题的实验。
2)  加强与实验校领导的联系,得到校方领导的支持,为课题实验提供便利条件。
3)  加强课题实验的跟踪调研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
4)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了解此课题在国内研究的发展动态。
5)  具体分工:
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各阶段进行研究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第一阶段(2007.9—2008.1) 选题讨论 申报立项 设计方案 开题论证 修改课题方案    形成方案

实施操作阶段    

第二阶段(2008.2—2009.6)  运行操作 修订计划 统计分析 收集积累资料 中期成果鉴定    积累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阶段    

第三阶段(2009.6—2009.10)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专辑,召开会议结题,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个案交流
2、研讨、观摩活动
3、实验报告    建立学生作文档案
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作文能力
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作文能力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09.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