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实践的作文教学的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张春华 钱惠华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综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虚情假意;“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抄别人的作文;“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落入俗套。学生感到作文高不可攀,写作毫无兴趣。如何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成了每一个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教师的新课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都认识到它所具备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积累了大量的体验、感受,这都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内容,如果习作教学能抓住时机,能适时地介入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无疑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针对当今作文教学弊端,结合当今课改实际,我们提出“实践作文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愉快习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性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习作教学的介入。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是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科技社会问题,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形成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的大量情感体验需要表达与倾诉,这为习作积累了大量原始的素材,学生有话要说,有情要诉,有事要记录,但如何才能把话说清,把事记全,把情诉真,这就为习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时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作文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的活动理论为指导,遵循小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从作文主体的内因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作用,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训练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三、研究原则 本课题着重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努力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研究目标 根据以上思考,本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为: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积累大量的实践系列作文。 2、拓宽作文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3、建立“动态生成”的实践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4、提高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 五、研究内容 设计出符合实践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实践作文指导的前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积累实践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掰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实践活动、“我能行”实践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活动作文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6、社会自然类 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如:环境保护,水污染等;还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建立“动态生成”的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实践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实践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八、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初步形成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序列及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作文训练的序列,积累一批比较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和学生习作,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第二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性研究并加以完善,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综合实践活动序列及有关作文训练序列,积累学生优秀习作及优秀活动方案。 总结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印优秀学生习作及优秀活动方案集。 九、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张春华 钱惠华 组员:濮群、秦琳、徐根娣、孙亚珠、吴蓉梅、蔡琴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