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 ——小学生童话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课题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一、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丰富、充实、深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然而,现实的阅读问题依然存在: 1、书海茫茫,需要理性选择。 当今世界,由于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方式、文化与精神活动要求和内容的改变。与此相应,阅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来说,当今阅读环境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读物的数量,势如洪潮,规模空前;读物的内容异彩纷呈,瑕瑜互见。 2、问题重重,亟需科学引导。 前几年,我们组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阅读面较为狭窄,就学生家中的藏书而言,有的以和职业相关的内容为主,有的以个人兴趣为主,有的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内容比较单一;(2)阅读方式单一,以单纯的书面阅读为主,即使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也以游戏、娱乐为主;(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4)阅读中随意性较大,多以在教师和家长要求下,被动阅读书籍为主。种种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力求使读书从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以培育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的需求,使得在学生中极有必要开展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阅读的活动呢?我们选择从童话阅读入手,原因是: 1、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童话正是符合了儿童的天性,符合了儿童的思维特点。童话借助想象,把许许多多平凡的、可见的人、物、现象,错综地编织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图画,从而在儿童面前展开了一个五彩斑澜的幻想世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主动去探索这神奇的世界。 2、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文中,童话所占比例较大,如三年级上册就有五篇。可见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体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为此,我们将着力培养学生爱读童话、会读童话、会讲童话,会编童话,会评童话,能在童话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阅读与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理性思考 1、有关概念界定 (1)“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我们所指的童话是指,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的文学作品。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儿童文学辞典》) (2)“童话阅读”:借助视、听觉等多种感官,采用听、说、读、写,演、画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多途径,来思考理解童话作品中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 2、研究目标 (1)通过学生畅游“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世界的魅力,获得思想与精神的陶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指导学生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构建指导学生童话阅读的课内外教学基本模式,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童话阅读体系。 3、研究原则: (1)、陶冶性原则。巧妙创设多种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诵读,产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多渠道的感知、理解、体验,以陶冶、浸润着学生的心田,达到学生文化素质的“浑然天成”。 (2)、兴趣性原则。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儿童在阅读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与此同时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方法和手段。 (3)、发展性原则。所选的内容适应儿童发展的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通过努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经典作品,促进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童话学习的策略研究。 基本教学流程:以听激情、以读感悟、以演内化、以编启思、以评鉴赏反思。 就题材而言,“科学性”是科学童话的典型特征,它是以宣传、推广科学知识为主的;“思想性”则是文学童话的典型特征,它是以反映生活,让人获得生活启示等为目的的。因内容特质的不同,在教学的方法上肯定有不同,因此,本课题在依据上述基本流程的基本上,将探索“科学童话”与“文学童话”两类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两类童话不同方法。 2、课外童话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学段阅读目标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确定不同的学段目标。 (2)阅读内容的研究。 此研究主要关注各年级段学生适应阅读的童话形式、内容与数量,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童话课外阅读读本。 低年级拟读童话词串,百字左右的童话故事。 中年级拟读篇幅短小、寓意浅显的童话故事。 高年级拟读篇幅较长、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 (3)阅读方式的研究。 此研究主要关注各年级段学生阅读方式。 低年级:听、讲、演结合读童话,重在培育阅读兴趣。通过听、读结合读童话,了解故事梗,了解故事情节,熟悉人物特征,知道故事主题,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中年级:读、写、演结合读童话,重在创编童话,培育童话创作兴趣。 高年级:主题式童话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童话,在生活中运用童话,以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通过主题式童话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挖掘童话内涵,培养文学素养。 3、童话学习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1)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用童话情景规划校园布景;利用墙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歌颂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形象等。 (2)渗透在班队活动中。如:组织童话木偶剧表演,童话手工创意赛等。 (3)渗透在社区体验中。如:用童话的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等。 (4)渗透在家庭德育中。如:用童话案例来教育学生爱劳动等。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与文献研究法,以一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步骤为: 第一阶段 (2007.1——2007.4 )准备阶段。开展课题研究的现状调查,上报题研究立项申报书,拟订课题研究主题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书,确定研究教师和参与学生。 第二阶段 (2007.5——2008.10)研究实施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活动计划书,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 (2008.10——2008.12)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并申请结题。 五、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案例。 2、体现校本特色的童话阅读材料汇编。 3、典型学生个案、学生作品等。 4、课堂教学汇报展示。 六、课题组成员: 组 长:蔡小玉 副组长:王春华 王丽珍 组 员:孙亚珠 戚秋月 胡泽华 孙娟春 钱惠华 陈淑娟 张婉琴 周华娴 唐友芬 王 莉 王海霞 耿明霞 严菊华 朱丽敏 俞淼娟 易 敏 潘 立 黄丽霞 许荣梅 杭惠芬 唐娟娟 晁先武 张士雷 秦 波 董福娣 夏 萍 周建芬 诸晓燕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