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秋文化的内核 【内容摘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东方各国的节日大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点,与西方一些纯粹为娱人娱己而设的节日大相径庭。中秋,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中秋,更多的是借月喻情,有着团圆之意,故而中秋在坊间又被称为团圆节。团圆,暗合和谐。而“和”,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因此,中秋文化不仅备受民间追捧亦为治者所重。据称,在明清时期中秋就演变成了民间节日。 文化的发展如同经济一样,是存在波动性的。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一段时间内传统文化走向了式微。正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体现中华文明的传承,中秋从去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所以,今天我们在享受中秋假日的时候,更应该思考的是中秋背后的传统文化。 毋庸置疑,和谐是中秋文化的永恒主题。然而,文化是发展的,中秋文化显然也有着时代性。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这一情境下,弘扬中秋文化,体现和谐内核,则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优良传统。我们欣喜地看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已然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追求,实现这一目标乃至更高目标,显然需要以更为充实的物质作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投身到发展的洪流中去,在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反思点滴】 月到中秋分外明。欢度中秋佳节,我们在享受团圆之乐的同时,也应对它作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方式、社会建构方面的思考。和谐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就提醒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转变发展方式;和谐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提醒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身道德的塑造,更加注重社会良序的维护。“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即使“花间一壶酒”,也不会产生“独酌无相亲”的悲悯。 在和谐文化的支撑下,传统的中秋给我们以许多新的期待。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