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元宵节里画彩灯”活动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立

主题“元宵节里画彩灯”活动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课题:元宵节里画彩灯

教者: 潘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赏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彩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师:孩子们,吃汤圆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

生:元宵节。

2、师:你们过节都去哪儿玩过,看到了些什么?”

生讨论,回答。(说出看花灯、看烟花的活动)

3、师:今年恐龙园举办了热闹的灯会,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灯,一起去看吧!。

揭题:看花灯

二、自主体验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不同造型、款式、色彩、内容的花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造型各异

                        色彩鲜艳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花灯的造型和色彩装饰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花灯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布置作业

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最喜欢的花灯。

四、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五、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

活动小结:

新课标中提出艺术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渗透,将其融合于全面性的课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技巧,提高他们欣赏、辨别、分析、绘画等能力以及整合不同来源和资讯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新观念,提高创作能力。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俗文化具有丰富而充实的底蕴,剪纸、陶艺、蜡染、年画等等这些都孕育着丰富的艺术珍品,而绚丽多姿、内涵丰富的民间艺术——彩灯,更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仪态万方的历史文化长卷中十分耀眼。花灯,又叫灯彩,是我国流传甚广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本课以花灯为题材内容,通过赏灯、说灯、画灯实施教学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花灯”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利于激发爱国热情。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设计《画彩灯》一课旨在发掘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使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能在我们的孩子手中得到保留和继承,同时也更希望能在保留原有的工艺特征和意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提高绘画、审美能力。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传承民族文化,渗透人文教育。

画彩灯》以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动手设计彩灯,通过欣赏、感知联想、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灯饰、灯节产生一种亲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觉,丰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教学过程中我出示彩灯实物和缤纷的灯会短片,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活跃的思维中尝试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创作欲望。这些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和记忆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现代美术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电脑课件用得很适当,在出现清晰图片的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人沉静于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感觉,一下子把本课的主题调子烘托出来。我制作的课件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解决了传统美术教学中讲述难、过程长、操作复杂不生动直观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课件中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欣赏各种节日彩灯,感受源于生活的艺术美,从传统彩灯中重温民族历史,整合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并从中领悟和感受到一种文化源远流长的深邃和厚重,感到自豪。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热情

课前,我精心布置了一下教师,在窗上、墙边挂满火红的灯笼,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有种特别的感受,将学生带入一个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世界。导入时突然手提两个火红的大红灯笼展示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惊喜,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又以逛灯会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充分投入,自主学习。作业时创设情境(六一灯会/彩灯设计大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想象、制作符合主题的彩灯。我在巡视指导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启发指导,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和表现对象。 

《画彩灯》一课是我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又一次尝试,通过实践,也是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挑战。我想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对教材作创新的处理,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低年级学生的趣味性,带他们逛灯会,让学生简单了解彩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其作用,感受彩灯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艺术,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的纽带。教学语言儿童画,注重语音语调有强有弱,讲课有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黑板上示范时边讲边画,以画灯赠亲人的方式让学生有亲近感,而且更直接地帮助学生掌握画彩灯的步骤以及如何装饰美化彩灯,益于学生理解。至于色彩方面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因为儿童具有对色彩的敏锐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应该给他们自由和足够想象、创造的空间。学生的设计作品效果很好,几乎全班每个学生都在闹腾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自己设计的彩灯,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想法。艺术需要创造、需要个性,我想,这点也是成功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