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关于月球的科普常识,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二、活动准备 1、活动时间:相对集中于中秋节前后两周时间内。 2、人员安排:最好以个人独立进行,来展示每个学生的才华。 3、注意事项:本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主要通过图书室或上网查询,除此以外,还可采访当地老人,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 三、课时安排 本活动可安排3节课时间完成。 四、活动过程 1、本次活动所需搜集材料: (1)关于月球的科普知识。 (2)中秋节的传说与风俗。 (3)中秋咏月的诗、词、对联、谜语等。 2、搜集途径: (1)图书室查寻:可在“天文”、“文学”、“民俗”等类别中查资料。 (2)上网输入关键词“月亮”、“中秋”。 (3)采访当地老人,了解本地中秋节能风俗。 3、通过调查、采访到的资料完成作品——“小报”设计。 4、小报设计要求: (1)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材料要形式多样、知识面宽。 (2)设计美化精致,展现个人才华。 5、作品展示、打分。 6、开展活动 形式(一)朗诵、讲故事、传说、对联、猜谜等等。 形式(二)谈谈中秋赏月的感想。 7、布置:按照下面提示的日期,观察月相的变化,画出月亮的不同形状图。 (1)农历初一:新月 (2)农历初三、四:蛾眉月 (3)农历初七、八:上弦月 (4)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满月(望) (5)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 (6)农历二下六、二十七:残月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活动对教师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也有促进作用。总结反思这次活动,我感到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1、这次活动是本学期开展的第二个活动,如何有效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从这次活动的情况来看,由于没有分小组安排任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只是以每个学生为单位搜集资料,所以没有体现好学生的协作精神,也导致了交流时出现“冷场”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组织工作还有待加强。 2、就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说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的程度,综合活动的理念是促使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不论是任何学科都有后进生的存在,他们或是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是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惰性,或是在完成任务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后进生加以引导、督促和帮助,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进步能更大一点。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