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专题系列活动反思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春华

整个专题系列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年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我很想知道……”  

“同学们,再过两个周就是中秋节了。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节课上我便开门见山。  

台下立刻小手如林。  

“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老师,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  

“老师,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  

“老师,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  

孩子们不但问题多,有些竟出乎我们的意料,我随机将其归为四大类,一一简练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的一个主题,选择一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孩子们摩拳擦掌,兴致勃勃。  

就这样,本着自愿的原则,学生分为四个小队,分别由四位老师带队,准备开始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活动的主题,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更容易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的活动主题和指导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其以主人公的态度投身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学生分为四队,每队才十几人,分别由四位教师带队活动,便于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实践的探索——“我们在行动……”  

(一) 行动前的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队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我们怎么做呢?”老师首先提出了问题。各小队热烈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队讨论制定出以下初步的活动方案:  

做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  

月饼的种类及价格  

月饼的制作  

颂中秋  

怎么做  

1、问老师、父母  

2、看书查找  

3、上网查  

1、 问别人  

2、 到商店里看  

1、查月饼的成分  

2、参观食品厂  

3、自己动手学做  

1、看书查诗文  

2、上网查诗文  

3、自由创作  

活动些什么和怎样活动均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来制定活动方案,而不是由教师的思路来代替学生的的思路,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做事要有计划性,先想后做,而不是乱来,蛮干。  

(二)行动中的引导——“我该怎么办……”  

1、查资料,联系实际解难题  

按照预定方案,各小组行动起来了。有的小组来到了图书室开始看书查找;有的来到微机室上网搜索;有的走出了学校,来到商店、食品加工厂……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颂中秋”的小组来到了微机室,可是,四年级的孩子刚刚学电脑,老师就从开机、关机教起,教学生上网,搜索,孩子们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本子上。  

负责调查“中秋节来历及传说”的小队来到图书室便发了愁,这么多书简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想想看,你到书店买作文书,那么多书,你怎么做呢?一定会有好办法的。”老师引导孩子。  

“对,可以问营业员。”  

“还以找图书分类索引。”  

“对。找传说类、节日类、百科知识类的书。”  

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纷纷开始读书查找。一会儿,便有孩子欢呼雀跃起来,找到了答案。那是他们自己努力战胜困难的心声。  

查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是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事实证明,只要抓住机会,善于引导,他们会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在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的同时,孩子们稚嫩的羽翼逐渐丰满起来。

2、调查中,利用家长共研究。  

调查月饼的种类及价格的小组设计了表格如下:  

名称  

价格  

厂家  

销量  

   

   

   

   

   

   

   

   

1、通过调查,那种月饼的销量最好?为什么?  

2、活动后,你有哪些话要说?  

由于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到了商场分工合作,很快就填好了表格的各项内容。然老师让孩子们课后再通过调查、问家长、读报等完成表中的第二个问题。经过一周的调查,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  

“我在超市发现了价值1083元的金子月饼,问了一下,阿姨说买的人很少,我想一般老百姓大概是不会买的,可能有一些送礼的人会去买。”   

“买散装月饼的顾客主要是自己尝鲜,不讲究包装;买中高档月饼的顾客多是送人,包装太差拿不出手。”……  

这着实让老师吃惊,问一下学生,原来大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从报纸上摘抄的,有的从网上找的,有的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看来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今后的实践活动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来。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有心的孩子发现许多人并不喜欢吃月饼,于是,我建议他们在班里进行一次调查,继续探讨这一新的问题。  

随着活动的开展,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把活动引向深入,或产生新的想法,把课题拓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3、实践中,不懂就问会思考  

我带领的“研究月饼制作小队”兴致勃勃地直奔离校最近的商场。  

“怎么查月饼的成分?”到了商店,孩子们还是一头雾水。  

“我有办法,买个月饼掰开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快言快语的蔡宸说。  

“这算得上是一个方法。”唉,这些孩子,知道得太少,“还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掰月饼。”我说。孩子们面面相觑。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了?你该怎么办?”  

“问。”很多孩子这才恍然大悟,有的问老师,有的问售货员。问后急忙翻找包装袋。  

“这上面没有什么成分。”几个孩子一脸的迷茫。  

“再看看,一定有。”我肯定地说。  

“哦,我知道了,‘配料’就是‘成分’。”  

“咱们抄吧。”  

“我们可别抄一样的,咱们一个小组每人抄一个品种。”还是小组长有心机。月饼的成分很快查完了。  

调查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快地查到月饼的成分,而是通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月饼的成分就在包装袋上写着呢!通过观察、思考才弄清“配料”与“成分”是一个意思。这样,他们不但查到了月饼的成分,还亲身品尝到询问与观察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相信以后遇到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他们会问,会观察,会思考的

4、参观时,细心观察多记录  

当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麦香城面包店时,他们满脸的新奇,东瞧瞧,西看看,有的还边看边发表见解。一会儿,我将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我也谈了自己的观察所得。但是,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将月饼的制作流程看清、记牢。于是,我又指导孩子们按顺序参观,一次三个人,边看边指点边记录,孩子们观察得更细了。从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到烘烤等都需要许多严格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看着那些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一个个精致的月饼,孩子们跃跃欲试,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自制月饼。  

在参观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孩子看热闹、走马观花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静下心来,抓住月饼的制作流程细细地看,边看边指导,边看边交流,使孩子逐渐学会观察。

5、制作中,有苦有乐收获多  

当天晚上放学了,有两个小组就开始制作月饼了。  

周一,李政道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们小组制作月饼的惊险过程。  

“老师,我们第一次作月饼失败了,我们和的那面真粘啊,好不容易做好了一个,不像月饼,倒像个大面饼,放到烤箱里时,只听‘轰’的一声爆炸了,我们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急忙打开微波炉一看,我们做的饼爆了,里面的仁都露出来了,我们都争着吃,真香、真甜。我们觉得是面太软了,又加了些面,重新做了,这次,我们在锅里烙了,没爆,还很好吃。”他有些骄傲地说。  

随后,他又不满地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他们的妈妈都不愿意小组同学到他们家去做月饼,包括小组长——于兴源,而我妈妈却很支持我。”   

“噢,你妈妈真好。我知道了,这个等以后家长会上老师要跟家长说一说,让他们支持我们。”   

性格腼腆的陈怡萱看到我后,拿出一袋子小月饼来,递给我:“老师,我们做的月饼有点糊了,但还是很好吃的,你尝尝我们的手艺。”  

参与是快乐的,实践是收获的,孩子们在参与与实践中走得更紧,更会合作了,手也更巧了,同时,他们还不怕失败,发现问题后,他们还积极寻找原因,重新再来,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渐学会做事。 

三、自由地展示——“看我的收获……”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中秋节这天下午,我们四年级举行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会。汇报课上,四个小队分居一排,大胆展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温培淇俨然一位小导游,引领收集“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的小组向大家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月饼的来历、传说,使大家知道了《拜月神话》《月饼起源》《团圆之意》《月饼的创新与复古》等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还展示了他们的手抄报及精美图画。  

负责调查“月饼的种类及价格”的小组逐一登台,通过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展示了不同月饼的价格、销售量等,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做月饼的小组穿上厨师服登上讲台,讲了自己是如何查找月饼的成分,怎样参观及自己做月饼的艰辛,并拿出他们做的几个有点糊了的月饼请同学们品尝,其他的孩子竟然很佩服他们可以做出这种东西,不停地向他们讨教制作方法,这倒让那几个原本垂头丧气的孩子陡然神气起来。最骄傲的是崔佳宜了,她的月饼是中午回家时做的,香喷喷、温乎乎的,老师吃了都直夸好,崔佳宜美的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了。孩子们品尝着大家亲手做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月饼,觉得味道格外甜,格外香。  

收集月饼儿歌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排练的精彩节目,有的两人一组朗诵他们收集的诗歌,有的独自吟咏自己创作的《颂中秋》,有的高歌一曲《八月十五月儿圆》……最后,他们每人一句话,祝福美好的中秋节。  

吃着月饼,赏着图画,诵着诗歌,唱着歌曲,听着故事,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中秋节啊!  

“老师,以后每个周我们都能上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吗?”

当这一活动主题结束时,机灵的雅麒有些担心地问我。  

“能啊!”  

“真的一个学期都能这样?”她还有些不相信,其他孩子也都静候着这个他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的答案。  

“真——的——”我肯定地大声告诉他们。  

“耶!”孩子们连蹦带跳,手舞足蹈,兴奋得有些疯狂。  

看着眼前这些还在滔滔不绝、兴奋不已的孩子们,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太喜欢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了。因为喜欢,好像什么困难都难不住他们了;因为喜欢,他们会不耻下问;因为喜欢,他们会动脑思考,想方设法,出谋划策;因为喜欢,他们才会意志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课程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感兴趣是多么重要啊!这两节课,孩子们收获的很多很多,难怪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好甜蜜的两节课!” 这样的课一定会更多的。 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学生,感受到真的要注意抓住每一次机会来教育引导孩子,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巧妙评价,画龙点睛  

教师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经常总结性地评价:“哦,看来,查资料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对,要想体验得更深刻,就得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是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这些及时的评价既给学生以鼓励,又点拨总结了方法,对全体学生是一个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每个学生注意搜集资料,将自己的感受、观察所得等分别以表格、誊抄稿纸、手抄报等形式一一记录下来,放在档案袋里保存。在研究主题结束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及展示课上的表现,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同学自评、互评,最后进行师评,指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使他们能不断进步,不断收获。  

姓名  

拟订方案  

实践探索  

展示交流  

合计总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四、活动的反思——“我要进步……”  

活动结束后,我们的每个孩子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总结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写出了活动案例,总结自己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幸福的时刻”系列体验日记:

          ——听爷爷、奶奶讲中秋美丽的传说;

          ——看月缺月圆;

          ——中秋赛诗会;

          ——做月饼,尝月饼;

          ——和家人月下团圆。

 

现摘录一位学生作品片断:

——看月缺月圆

911    农历初一

一轮新月挂在天空,它不太圆但很亮。万物在它的照亮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看见月亮不圆,就去问妈妈:“妈妈,今天的月亮怎么不圆啊?”妈妈说:“今天是新月,只有到十六的时候,月亮才圆。”我说:“那为什么不是十五啊?”妈妈回答道:“你有听说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吗?”

原来如此啊!

926    农历十六  

我坐在家里,想看一看外面的月亮。咦?怎么今天没有月亮呢?我跑到阳台那,喔,原来月亮在阳台这里才能看见。

月儿不仅亮,而且还十分的圆。正是证明了妈妈在初一说的那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做饼比赛

今天,老师找来我、吴依琳、王桢、朱戬和朱烨,告诉我们,今天有一个比赛要我们去参加,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做完操,我们进了食堂,比赛开始了,老师争分夺秒地开始揉糯米,突然孙星晨的妈妈出现了,从钱老师手中拿过盆子,飞快地揉着糯米,不一会儿就揉好了。我们五个一人拿一个揉得有弹力的糯米团子,压得稍扁后准备盛芝麻,这时,老师说:“少放一点馅才容易包,也好吃!”我们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盛了一小勺芝麻,再一点一点地把芝麻包起来,好像在修饰钻石似的。我们包好后把八个漂亮的糍团饼摆成了莲花状,然后赶紧举起手,我们又环顾了一下四周,人家还在做糍团饼呢!特别是4班,他们把糍团饼做得小如珍珠!不知是谁说:“朱烨,你把朱戬抱起来举手。”朱烨毫不费力地抱起了朱戬,朱戬却在拉头上的横幅,好似在抢宝贝似的。突然,哨子响起来了,老师们一个一个地拿走糍团饼去蒸了,我们也奔向了教室。

我边走边想,我们第一个做完,而且还得到一位老师的好评,一定可以成为第一名的。

经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做事既要用心,还要有恒心,才可以把事做得天衣无缝。

——我想象中的中秋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业,我家也不例外。

晚上,我吃过饭后,就跑到阳台上去观看月亮。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遥望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中秋节不光吃月饼、赏月,晚上还放烟花,还舞龙灯,那多热闹呀!我还想如果有一条小船,它会飞,我划着它,它慢慢地飞了起来,一直飞到了嫦娥的住宿处,我把嫦娥接回了人间,和后羿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以后每个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能团圆。不知什么时候,妈妈躲在了我的身后,捅了我一下,我被惊醒了。妈妈说:“玲玲,快下楼,吃月饼了。”我听了,一蹦一跳地下了楼。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跟月亮说了声“拜拜”,就进了家门。不知道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会不会跟我想得一样呢?

综观整个活动,我们认为有以下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1、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很容易引出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2、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上网、看书、询问、走访等多种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尝试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活动中,学生想方设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展示出来,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信心,又学习了如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锻炼了口语交际、歌唱、舞蹈、计算等综合能力。  

4、整个活动中,学生要与售货员、家长、同学交往,他们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5、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更要做有心人,及时巧妙地进行引导与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发现不足及时引导,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提高。  

但是,由于这是开展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我们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对学生与人交往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有的售货员不配合等)考虑不细,指导不够,学生积极性受打击,不知该如何应变。  

2、在活动中,学生平时对电脑的利用较少,操作比较困难,而且网上的介绍对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一通乱记,不解其意,应在今后加以引导。  

3、展示课形式还不够活泼。一部分同学发言的声音较小,不够大方,应注意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引导他们再大方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