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清明习俗”课程开发研究 |
负责人 |
濮群 |
协作者 |
张春华、胡泽华、孙亚珠 |
流程陈述 |
周期方法 |
2008年清明节前后一个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清明习俗”调查研究活动,收集相应素材,为“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丰富材料。 |
项目定义 |
活动目标 |
根据课题组工作方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开发“民俗文化——节日习俗”积累“清明习俗”方面第一手素材,同时让学生在知、情、意、行几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具体分解目标略) |
实施人员 |
策划组——濮群、张春华。(负责整个活动实施过程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
指导教师——全体四年级组部分课任老师(班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及学生成果档案袋的使用、语文老师主要负责体验日记的指导、美术老师主要负责知识卡的制作、信息技术老师负责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端午文化的信息) |
成效分析 |
能增强学生对我国端午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体验与感悟,增添学生的一份民族自豪感。 |
需求分析 |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与上网浏览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有两个可以上网的微机室与市级图书馆与学生阅览室,这些都为该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
成果体现 |
“清明文化”知识卡、体验日记、活动反思日记及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评价表。 |
问题分析 |
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的粽子活动,缺少技术支持。 |
距踪窗口 |
利用校园网络硬盘创建相应班级活动进展情况文件夹。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按活动步骤,在规定时间内上传活动信息,从而起到监管与成果共享。 |
变化管理 |
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原则上一周召开一次碰头研讨会,以便交流过程中的收获,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议纪要须于当日上传至学校网络硬盘“清明节俗”子目录“工作通知”中的子目录“会议纪要”中。 |
质量管理 |
学绩评价 |
评价人 |
评价类别 |
等级 |
备注 |
自评 |
是否是自己搜集的资料 |
|
|
整理记录 |
|
|
学生组内、组外互评 |
评价发言情况 |
|
|
倾听情况 |
|
|
教师评价 |
参与情况 |
|
|
查找信息 |
|
|
资料的整理 |
|
|
制定的计划 |
|
|
实践情况 |
|
|
收获与总结 |
|
|
家长评价 |
查找信息 |
|
|
实践情况 |
|
|
|
教师评价 |
①看各班上传至网络硬盘相关文件夹内的各类成果材料的数量与质量;
②看在年级组组织的方案设计、学生知识卡、体验日记、教师叙事、学生档案袋评比中获奖情况,按累计得分评出团体一、二等奖,奖励指导老师。 |
课程评价 |
由教务处会同“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管理负责人,根据课程评价理念策划、落实。 |
问题管理 |
请每位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要求用叙事的形式,写清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络硬盘“清明习俗”子目录“叙事故事”中的“问题”文件夹内。 |
决策管理 |
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原则上一周召开一次碰头研讨会,以便交流过程中的收获,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参加会议的成员都必须作好发言的准备,以便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 |
信息管理 |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方式:一、网络硬盘电子档案展示(内容为上述第4点中文件夹的文件),二、档案袋纸质材料展示(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的体验日记、反思日记、知识卡及各类活动评价表)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方式:一、网络硬盘电子档案展示(内容为上述第4点中文件夹的文件),二、档案袋纸质材料展示(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的体验日记、反思日记、知识卡及各类活动评价表)
教师成果展示:网络硬盘“清明习俗”文件夹内子目录“方案设计”及子目录“叙事故事”中“经验反思”与“问题剖析”(既有来自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也有来自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学生活动中的由指导团老师负责,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则由策划组成员负责。) |
课题组审核意见 |
经课题组审核,该项目组方案措施考虑周到,希望能早出成果。
横林实验小学“民俗文化”课题组
2008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