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课题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missding

横林实验小学区级“生活化”课题理论学习记载表

 

教师

丁文敏

所在

年级组

六年级

时间

2007.9

文章

标题

为英语课堂注入“生活元素”(学习材料附后)

作者

庄建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与社会密切相关。因为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提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封闭式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充分挖掘生活元素,优化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将英语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中呼吸、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就语言教学而言,它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文化”,挖掘“童心”“童趣”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以达到高效的英语学习呢?我们应该走进学生世界,深入了解学生的爱好,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努力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利用好英语课程的生活资源,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能从身边熟悉的环境中体验到学英语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的交往,如此促动内需,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实验学区级“生活化”课题论学习记载

 

教师

丁文敏

所在

年级组

六年级

时间

2007.10

文章

标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学习材料附后)

作者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学法技能,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形成良好的品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倡教学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新《英语课程标准》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拍手操,歌谣,声音的高低,手在身体各部分的位置等等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并力求多而不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学法技能,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形成良好的品质。

 

 

实验学区级“生活化”课题论学习记载

 

教师

丁文敏

所在

年级组

六年级

时间

2007. 11

文章

标题

教育与生活

(学习材料附后)

作者

 

 

 

 

理想的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基,而且能使学生享受现实的学习快乐和幸福。

就教师工作者而言,教育也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如果我们仅仅看到教育是为了生活,就很容易把工作看成异化自己、奴役自己的一种力量,也就难以充满激情和渴望地面对教育、投入教育,也就很难获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因此,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以创造高质量的教师人生来享受幸福的人生,通过提高工作期间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存的质量和整个生命的质量。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我没有能力比较两者的高下和谁更合理,从实践的角度,我觉得两种观点都能给我们启示。

关于“教育即生活”,我从浅近的含义理解,就是教育着也就在生活着,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过程,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是生命的成长,另一方面是生命的流淌和逐渐消失。基于此,教育对人有了生命的意义,教育的幸福意味生命的幸福。

儿童、学生对未来的认识是模糊的,需要教师引导。对现实生活在未来生命历程意义的认识,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清晰认识是架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也是以苦为乐的基础。这些方面我们应该着力帮助学生。

好!

 

 

 

 

 

 

实验学区级“生活化”课题论学习记载

 

教师

丁文敏

所在

年级组

六年级

时间

2007.12

文章

标题

《生活即教育》

(学习材料附后)

作者

陶行知

 

 

 

“从前的书本教育,就是以书本为教育,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用。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非推翻不可的,否则不能实现生活即教育。”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得成为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去生活的生活导向者,如果老师自己从来没有用心去感悟生活,你的课堂就不可能生活化,也不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同样,你把教材讲得再深、再到位、再透彻,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他们也不可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而我们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不是为了用而学,而是为了学而学;学用分离,脱离生活,脱离语言交际的实际。所以我们只有让学生觉得他们在课堂上学的英语出了学校门也能用,而不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天“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到他们学的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处可见,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学得有意义,而有意义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也感兴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