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对英语教育应该说非常重视,我国学生在十几年的学生时代花了不少的宝贵时间来学习英语,很多学生都为学习英语感到头疼,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学习一种语言的乐趣没有体会到,英语水平很难提高的痛苦烦恼倒是一直伴随,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哑巴英语不乏其人,几乎不能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特别是英语的交际功能没有很好地实现。原因何在?难道是我们中国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语言的天赋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中国小孩在美国生活,很自然地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看来我们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是缺少一个语言的大环境,课堂所学很少有机会为生活中所用。 必须拉近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我们需要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利用好英语课程的生活资源,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真正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联系生活,教英语教做人。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学单词,学句子,英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最简单的如接受表扬,帮助要说Thank you,麻烦别人要说Excuse me ,请人做事要说please,提出建议要说Shall we…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而且英语教材中也不乏德育内容,教师要及时把握。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 学到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我适当补充教材内容,给学生讲了端午节的由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语言具有生活人情味。 生活是最有感情的,英语教学应运用具有生活人情味的语言。每次上课,我总是花一两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亲切地交流, “Oh, you look nice today.” “How’s your mother? Give her my regard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hall we play volley after school?”…教师的语言或明快或委婉或诙谐,因人而异,但言语运用应礼貌得体,自然真实,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双方都保持愉快的心境。如,同一句话“You are really good!”就因声高、语调、语态的不同,分别带有赞扬、挖苦、讥讽、敷衍之意。因此,英语教学生活化, 教学语言应尽可能具有生活人情味。 三、联系生活 丰富学习形式。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同样应该千姿百态。如果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站、学生坐,作为英语教学最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就难以适应生活对英语的全方位需求。英语教学应更开放,运用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活动,去锻炼学习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得到操练。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6 At a PE lesson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单元,上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专门把学生拉到了操场,准备好了活动器材,象象样样地给学生上了两堂英语体育课。用英语上体育课孩子们还是第一次,就从这一点说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比较难的指令学生一学就会了,如“Put your feet together. Jump up and down. Bend your knees. Turn right, turn left…”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玩,玩中学,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学习的效率也是令人惊讶的。孩子们都要求再上一堂,我顺势提出要求,新授内容必须全部掌握,扫除了语言单词障碍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学生个个很自觉,第二堂英语体育课相当成功,我让学生自己来当体育老师,我让学生小组比赛…… 为了增大语言输入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我们还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挖掘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学英语的快乐和喜悦。 ①英语卡通乐园。为了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感受英语,学校购买了《迪士尼神奇英语》《洪恩奇境交互式卡通英语》等VCD,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功能,一周两次向学生播放。这些音像教材把英语教学中视、听、说几个环节紧密融会在一起,通过迪士尼卡通形象,营造了足以使学生理解、接受所要教授内容的环境,使学生在观赏精彩的迪士尼画面的同时,在妙趣横生的情节中,轻松自然地学会日常英语会话,培养“语感”,提高和改进语音和语调,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交流的技巧,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创设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卡通英语奇境! ②英话听力教室。每周二中午写字课前,学校都会播放一个英文小故事或情景小对话,再让学生做两道检测题,以考查他们是否领会所听内容,并向全对者发放小奖品。日积月累,学生增强了对各种语音、语调的适应能力,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单词和句子,对语篇的理解能力也明显提高。 ③英语写作沙龙。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便有了想把内心想法和看到的事物写出来的冲动,我校英语教师十分爱护学生的积极性,成立“英语写作沙龙”。从取材、词句应用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还向报刊投稿,我们准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每学期将优秀的英语小作文组编成英文习作集。 …… 四、联系生活,语言实践。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用。 1、以课堂为舞台,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 在语言操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点谈谈自己、说说家庭、聊聊朋友、畅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在总结交流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听到的、读懂的英语;让学生互相交流会说的、会写的生活英语。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我们学校英语组要求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如师生之间的问候、道别等。课本上学到的,尽可能地放在日常交际中来用,并且作好反思记录。在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有这样一首儿歌:It’s one in the afternoon. Don’t watch the cartoon. Don’t play with your balloon. Now eat your rice with your spoon.虽然不作为四会要求,但我觉得很有用,于是我在课内外有意识地注意复现。如,课上有学生玩弄自己的手指,我就会说 “Hello,…,don’t play with your finger.” 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基本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发现学的东西还真有用,重新认认真真了。让学生划词组时,我也完全用英语了: “Now boys and girls ,underline the phrases with your pencils and rulers.” 当学生最终明白老师表达的意思时,那种成功的体验是可想而知的。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指令游戏: “Touch your eyes with your right hand, touch your left foot with your left hand…”巩固了with的用法,而且通读教材的老师会发现, “Touch …with …”是5B的一个教学重点,及早渗透,学生到时就轻松多了…… 其实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是选材于生活的,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课外补充延伸,形成生活化的学习过程。 有一句话说得好,说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并不是掌握语言本身,而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使用语言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和愿望时,语言学习最有成效。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多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而且在课堂外也要多开辟学用英语的渠道,创建一种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 圣诞节是西方最大的传统节日,临近期末,是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英语能力、展示英语成绩的极佳时机。我们把它搞成了学校每年的特色“英语周”,让学生在这一周里,体味地道的圣诞情趣,感受浓浓的英语氛围。 ①英语知识宫。我们以英语文化为中心,在学生中间开展“国外知识”相互介绍活动。并让学生将在书本中、网络上了解的有关西方国家民情风俗、英语趣味知识等复印、下载,在班级“英语角”展出,增强全体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开拓眼界,扩大英语知识面。 ②英语小超市。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学习用具、食品、小玩具、小装饰品等等,还结合少先队的“跳蚤市场”,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玩具,旧书等拿出来,开辟“英语商店”。 英语超市是学生的超市,一切工作均由学生自己主持,礼仪、营业员、保安等等,学校统一印制“美元”,让学生大胆用英语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所“买”得物品可以自己保留一周),学生身临其境地用英语交流,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③英语大舞台。为了鼓励学生冒尖,给学生提供展示英语水平的舞台,我校在“英语周”期间还举行了一系列的个人和集体竞赛活动。个人的有The Best Singer英语小歌星,The Quickest Tongue绕口令冠军.等等,集体的有“单词拼写比赛”“听力竞赛”“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英语剧表演赛”等等。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参与,涌现了一批批英语尖子生,并激励更多学生学好英语。 …… 五、联系生活,布置作业。 提倡课外作业生活化,任务化,使课外作业成为课堂任务的有效延续,让学生成为课内课外英语学习的主人。 我们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突出“实践性”,如收集带有英语说明的包装袋,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英语单词等,或让学生将学校里学会的英语小诗、英语歌曲、英语短剧等背给家长听、演给家长看,或给自己的笔友写信……将学校“英语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堂”,推进了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英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英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英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英语的规律。因此,英语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断完善英语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英语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英语教师们,努力吧,让我们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演绎自己的精彩! 2006-6-14 【参考书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学习漫谈》 来自 “啄木鸟之家”网站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