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方案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missding

编号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减负增效专项课题

申报·评审书

 

 

 

 

 

        减负增效, 家长行为跟进的研究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2009-12-24          

       

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蔡小玉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68年03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职称

中学高级

研究

专长

教育心理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051988726510

通讯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

213101

电子信箱

Jhxy8803@{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蔡小玉

中 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全面负责

丁文敏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具体负责方案设计、实施计划、总结、课题结题报告等管理研究工作。

章晓贤

中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组织实施“开放学校课堂,提高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研究。”

周小燕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组织实施“开放学校课堂,提高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研究。”

孙娟春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组织实施“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长行为跟进研究”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王海霞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负责实施“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家长对‘减负增效’认识的研究”

朱丽敏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家长行为跟进”案例征集

唐友芬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家长行为跟进”案例征集

陆娴静

初级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家长行为跟进”案例征集

朱玉娟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家长行为跟进”案例征集

张红林

小高

武进横林实验小学

教育心理学

“家长行为跟进”案例征集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省级

 

 

省级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研究

 

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999年06月

 

 

2004年06月

具体负责课题管理与研究工作

 

 

具体负责课题管理与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获常州二等奖

 

 

课题成果获常州二等奖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科普童话教学要充满情趣》

《教师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版)

2008年第5期

《“嫁于春风还需媒”——从学生日记中透视总复习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5期

《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出版社)

2007年第6期

《有感于老师的爱像阳光普照》

《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出版社)

2007年第8期

《让语言为课堂增色》

《教育艺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

2007年第11期

《〈安徒生童话精选〉主题阅读活动设计》

《语文教学通讯》(山西省一级期刊)

2007年第12期

《童心是只玻璃杯——反思课堂教学细节对学生的影响》

《新课改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4期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当我们为国家一项项出台的惠民政策鼓掌叫好的同时,不难发现:真正让几亿学生能享受到的好政策却少之又少。现在,国家出台了“减负增效”这一举措,严格控制了学生上课的时间和学生的作业量,严禁补课和“开小灶”。孩子的作业量少了,书包减轻了,并且规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我们再也不用看到可怜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早出晚归了。今天,校园里欢声笑语,上完正课以后,有的学生在打羽毛球,有的学生在玩滑滑梯,有的学生在追逐嬉戏,有的学生坐在教室的角落看着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整个校园都沉浸在和谐之中。缺少了社会的压力,省略了教室的束缚,学生的身心都自由了。

然而这些也许只是表面现象,当我们教师好不容易转变了思想,不问“题海战”要质量,改问“40分钟”要质量的的今天,家长们又是怎样一翻想法呢?残酷的事实是:今年又有600万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一个孩子,他即使大学毕业,也可能找不到工作。这时家长就会想,我的孩子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可想而知,好多家长并不相信“减负增效”这一举措,“要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于是孩子除了老师教授的知识以外,还要完成更多的练习。学校里是有“欢声笑语”了,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回到家呢?一头扎进父母安排的题海战术里的大有人在,眼睛照样近视,脊梁照样弯曲,笑容照样消失,生活自理能力仍没有多大提高。

我校地处武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家长大多是70后和80后,这些家长上大学的不多,大多只有高中或中专毕业,所以对孩子的要求普遍很高,总想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失去的东西。上述情况在我们选题前已做统计,30%的孩子都多少存在上述情况。

落实贯彻“减负增效”,我们不仅要从校园内做起,而且要把这种理念和行动落实到多个方面。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做,好多学校的优秀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减负后家长对孩子应采取怎样的的教育方式方法,学校与家长究竟该怎样配合,配合到何种程度?我们心里也没有多少底。如何减少家庭生活中不必要得教育矛盾;如何用最好的家庭环境来帮助孩子成长成才;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理念减轻孩子课业负担。这些都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于是我校确立以“减负增效,家长行为跟进的研究 ”为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旨在为“减负增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工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研究目标:

1.使家长能正确认识“减负增效”的意义,减去负担,并不是减去质量,而是在效率获得大量提高的情况下,利用剩余的时间来进行减负,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提高家长对教师的信心,相信每位教师会认真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真正做到是以孩子为本,朝着关爱、教育、培养的正确方向走下去。

研究内容:

一、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家长对“减负增效”认识的研究。

1.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作用,向家长及时宣传“减负增效”的信息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正确认识“减负增效”工作的意义、方法。我们将在校园网增设家长频道,通过该频道,让家长参与到“减负增效”工作中来。

2.根据我校学生构成状况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工子弟,有部分学生家庭缺少可上网的设备,因此,我校将努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以提高这部分家长对“减负增效”工作的认识。

1)校信通。我校是常州市龙城家长网校实验基地。这两年在利用“校信通”这一通讯平台开展家校联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得到了广大老师与家长的认可。如何利用这一通讯方式,让家长们自觉地参与到“减负增效”工作中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家长“校信通”的开通率工作,并做好教师发送“减负增效”信息统计工作。

2)传统家访。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家校联系方式相比,传统的家访还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将要求老师能深入学生家庭,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求,沟通学校教育与家长期望之间的信息,真正缩小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从而能使“减负增效”工作能真正学生家长所接受、认可,能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二、开放学校课堂,提高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研究。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孩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我们的家长,很多虽然接受过好的文化教育,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与认识的,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往往把自己未实现的理解转嫁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不顾自己孩子的能力水平、愿不愿意,以家长的作风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未来,当孩子不能达到自我意愿时,不是抱怨孩子就是抱怨学校、教师。因此,转变家长的这种观念意识,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性工作。为此,我们将作下列两方面研究努力:

1.开展家庭亲子活动,通过 “亲子书签”“亲子信箱”“亲子阅读” 设计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与父母有心灵沟通的平台,让父母能真实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心理想法,能切实关注、帮助孩子的成长。

2.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观察学校教育的特点,观察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各方表现,倾听教师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教育教育方法的启示。

三、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行为指导研究。

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存在于学校里的“家长学校”为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家长学校自然就应成为宣传“减负增效”工作的工作窗口。

1.做好网上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工作。在该课程设置中,增加关于“减负增效”相关课程内容,让家长通过网络能随时随地了解、学习到“减负增效”方面的信息动态与经验方法。

2.设计“减负增效”专项研讨活动,让家长在参与研讨活动的过程,提高认识,获得方法的提高。

1)听听专家怎么说。

组织家长参与专家的大型演讲活动,接触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

2)听听我们怎么做。定期组织家长开展育儿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获得方法的启示。

3)听听孩子需要啥。定期开展孩子与家长面对面的心理交流互动活动,让家长能在倾听的过程中,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实地担起第一任老师的作用。

3.办好家长读物。设计、出刊家长学校读物,定期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相关教育教学信息动态,介绍先进的家教经验。

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其中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我校为老实验小学,多年来教科研工作一直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因此,参与老师均有主持、承担、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特别是我校全体教师参与的省级十五教科研课题《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展与顺利结题,使我校一线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经验方法。老师们均比较乐意也有能力参与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负责人蔡小玉老师,自九五以来一直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的研工作,特别是承担了九五省级教科课题《在小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十五省级教科课题《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使她对如何组织教师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的管理及自我研究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均有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经历,尤其是通过参与十五省级教科课题《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均熟悉、掌握了叙事研究的一般方法。且都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于如何与家庭教育做好联系都有自己的经验做法。

目前我校对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已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一定的技术支持,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家长学校”为密切家校联系提供了可能。

上述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研究顺利开展、实施提供了可能。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2009年11月—2010年02月

 

 

 

 

蔡小玉、丁文敏

完成课题方案设计,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相关研究制度。

 

实施阶段

2010年03月—2011年12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

开展具体工作的行动研究。

 

总结阶段

2012年01月—2012年06月

丁文敏、孙娟春、周小燕

收集资料,做好分析研究,做好本课题的结题工作。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网站

 

叙事故事集

 

家庭教育专刊

 

结题报告

 

论文集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专题叙事集

 

一学期两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体现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效

 

夏 萍 其他成员配合

 

课题组成员

 

朱丽敏 王海霞 唐友芬

 

丁文敏 孙娟春 周小燕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2年06月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