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负担过重愈演愈烈 “减负”最大阻力是家长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missding
学生负担过重愈演愈烈 “减负”最大阻力是家长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多年来的“减负”工作,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负担过重问题愈演愈烈。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减负”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形成负担过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尽量地缓解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的三个方面
  负担过重与应试教育互为表里,是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超标”(或超纲),即超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的基本要求,学生接受困难;二是“超时”,即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加课、补课,不按时放学,双休日照常上课,补课,上校外补习班等;三是“超量”,即超过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有关限量,课程多、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表现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除存在学段之间的差异外,还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同一个地区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大致来说,农村小学负担不重,初中较重,高中过重。县城中学和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相当重。有的城市和学校非常重。需要指出的是, 德、智、体、美、劳各“育”中,智育负担重,其他几“育”负担不重甚至没有负担。
  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
  教育问题往往不只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学生负担过重有着制度、体制、机制和由于发展阶段造成的办学条件很不均衡等深层的复杂的原因。
  现行社会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原因。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形势严峻,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选人用人制度标准单一,过度重学历、重文凭。为了在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相对稳定、薪酬较优厚的工作单位就业,学生就必须努力取得更高学历,争取上名牌高校。而在当今时代,除了高考之外,几乎再没有别的道路可以实现人的理想追求。独生子女时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愿望。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学好考好,给孩子施加压力,则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教育体制的原因。由我国传统文化和这种人事和工资制度所决定,我国的教育体制是竞争性的,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竞争制度和竞争机制。各级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种竞争体制下生存和生活。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地方政府把这种竞争结果的升学率看成政绩,给学校提出要求。学校为了生存和声誉,不得不违规办学,将考试分数、升学率与校长业绩、学校待遇、教师职务和奖金等挂钩。教师则不得不对学生增加训练难度和训练量,重复练习、低效劳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加上高等学校等级化,必然加剧择校和考试升学竞争。
  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学校之间差距过大。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就必须从选好幼儿园开始,给孩子补课辅导,加压,以适应择校竞争的需要。
  受利益驱动,社会上各种以盈利为目的、以升学为诱饵的补习班、辅导班,教辅资料,家教市场等泛滥成灾。各种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分关注,对过重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减负”的最大阻力是家长
  现在“减负”的重大阻力首先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长。一些“减负”的地方发生的家教泛滥等“次生灾害”证明了“减负”工作的艰难性。
  学生负担过重,违背教育方针,摧残学生身体健康,扭曲学生心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同时,在这种体制下,校长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不可能发挥,学校无法办出特色,教育家也难以成长和出现。
  学生负担不是越轻越好。适度的负担和压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减轻课业负担的目标是:解放学生,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做到负担适度,学习质量高。让学生睡眠充足,有时间参加科学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兴趣和特长,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解放教师,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反思: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多年来的“减负”工作,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负担过重问题却愈演愈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学校的减负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公平对待,课程开足,每天保证学生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严格按照教育局文件规定,绝不加课补课。学生在校的这段时间确实减负了,但是放学后呢,很多家长帮学生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学生在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家作后,还要上辅导班,做辅导资料,晚上九、十点钟才能睡觉,每天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根本就不能保证,导致第二天的学习也没有精神。特别是一到周末,家长还要送孩子上各类的培训班进行补习。
“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家长有周末,孩子无周末”,这样的怪现象,只能说明家长对减负的不理解和没信心。减负的本质是减去落后的、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和陈旧、僵化的教学方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并不是单纯地少布置作业、单纯地给孩子们更多的休息时间。所以家长们,你们不需要紧张,要对减负有信心,对中国教育有信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