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 高效轻负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孙娟春 获武进区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的方式、方法不少,其中的随文练笔,不失为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文实践的有益之举,得体之法,明智之策。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文本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能加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为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揣摩范文,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使学生写得轻松,练得实在。 一、精彩处仿写,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无论是模仿还是创造,都是获得知识、能力或技能的重要途径。“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语)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荷花》一课中,“幻化荷花”这一部分是情感高潮,作者以生动优美的传神之笔,写蜻蜓、小鱼把快乐带给荷花,与荷花分享,展示了一幅“活的画”,突出了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 我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句式“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欣赏借鉴,然后仿写: ,告诉我 。 ,告诉我 。 , 。 , 。 学生兴趣盎然,答案丰富多彩,如“青蛙蹦过来,告诉我捉虫的快乐。小虾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捉迷藏的乐趣。”“小鸭游过来,告诉我洗澡的快乐。天鹅飞过来,告诉我生宝宝的喜悦。”“蝴蝶飞过来,告诉我花园的美丽。云朵飘过来,告诉我天空的辽阔。”…… 上述仿写,使学生熟悉了言语形式,发展了思维,萌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自豪感。 当然,仿写形式较多,可以仿句、仿段、仿篇,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写作训练。 二、留白处扩写,深化认识。 海明威曾说:“作者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的确,我们接触的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驰骋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露在水面”的八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了解没有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七,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不仅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语言形式和写作方法的把握。 《海伦 凯勒》一文中,对于海伦的刻苦学习,只是作了概述,没有具体的描述。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走进海伦的世界。“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你看到海伦在做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已经过了中午,你看到她在干什么?夜很深了,你又看到她在干什么?……请你用笔描述心中感受到的画面吧。”学生用文字描绘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场景,唤起了情感上的共鸣,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提高。 三、设计画外音,凸显主题。 苏教版语文课本大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巧妙利用这些插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使插图的作用发挥到极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画,启发他们:“看,阴暗的陋室,昏黄的微光,成捆的竹简,席地而坐的司马迁。他一脸的凝重,不停地在竹简上书写着……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为图画配上文字,写一段精彩的画外音吧!”出示: 。白天,他 ;晚上,他 。夏天,他 ;冬天,他 。(要求写出司马迁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学生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司马迁不屈不挠、发愤著书的形象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极具震撼力、感染力。 四、结尾处续写,提升素养。 有些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言犹未尽,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如《爱之链》文末是这样的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顺着文路,以“乔依醒来……”为开头,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又如,学习了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南 五、变换方式改写 推动创新。 新大纲在对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意见中分别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指出作文教学既强调写实,又提倡写虚,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古诗文语言凝炼,令人遐思,具有无限的思维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空间。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主体想象,对古诗进行合情合理的联想,这样,势必使内容更充实,使语言更细腻,更富创造性。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清平乐·村居》一词,采用白描手法,反映和睦的农家生活。教学时,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把一个普通农家的温馨、闲适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翁媪的对话:“时间过得真快呀!老头子,以前你身体多强壮啊!一转眼,背驼了,头发白了,干不动重活了。”“哈哈,我们都老了。好在两个儿子长大了,锄地、编织,样样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小儿子还很淘气,却给我们带来不少欢乐。”“是呀,儿子又能干又孝顺,谁不夸他们?这也多亏你教子有方,我们才能享清福哇。”……两人说着笑着,陶醉在幸福中。 六、牵手读后感,彰显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对于“习作”,新大纲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出真话,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神奇的克隆》是篇科普说明文,全文紧紧围绕“神奇”一词介绍了这个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科技。其中第6至第8自然段讲克隆技术的奇妙用途:介绍克隆技术在粮食生产、畜牧业、生态学、医学方面的作用,展示了克隆技术的广泛用途及美好的前景。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激起对克隆技术的与向往。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引用资料,“读一读”,“说一说”克隆的神奇用途后,再拓展开去,“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着它诱人的前景。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也似乎在向我们招手呢!十年、二十年后,也许我们会成为研究克隆技术的专家。学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想法。现在,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写一段话,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学生纷纷下笔,欲一吐为快。以下是学生练笔摘录: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还会为不同行业的人克隆许多有用的东西。如,为发明家克隆许多手,这样他们做事的效率更高了;我会为体力劳动者克隆出肌肉,这样他们干活时更轻松了;我会为建筑工人克隆出骨骼,这样,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他们可以避免更大的伤害。” ——黄博文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要克隆许多科学家,让他们聚在一起,研究人类的难题,如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并推动科技的发展,把地球改造得更完美。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还要克隆我自己,我是一位智者,传授知识,稿科学研究;另一个我是一员武将,时刻保卫着祖国,维护世界和平。” ——赵康杰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会让克隆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巨大的功能,如克隆身体的‘零件’,但是绝不克隆人。因为克隆出了人,人们的关系会混乱,长幼不分、尊卑不分,会给工作、生活带来麻烦。” ——章昊杰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会克隆出许多绿色食品,源源不断提供给人们;我会克隆出高大的防风林,改善生态环境……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我反对克隆珍贵的动物。《狼和鹿》的故事告诫我们,大自然有优胜劣汰的平衡法则,要是人类过度保护一些动物,也许带来的是灾难。” ——曹玉 最后交流练笔。让学生通过思辨,正确认识克隆技术,从而对克隆这项科技有更清晰、更高层次的认识。 综上所述,随文练笔的好处很多,首先是理解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其次提供“下锅之米”。没有内容可写,向来是学生写作的难点之一。而随文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有效突破了难点。再次,增加了阅读教学中写的频率,从而也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并且随文练笔始终紧扣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陶冶情操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可见,随文练笔不失为“阅读与习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是一种高效轻负的写作训练。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