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减负增效”的加减法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五(1)班 王含饴家长 听到“减负增效”这个词已经好多年了,所谓“减负增效”我个人认为,对学生而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教师而言,则是减少课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如果认为“减负增效”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与家长无关,那么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作为家长理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而不仅仅是努力挣钱,交学费、买教辅用书等等。 面对学校的“减负增效”,有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有的家长则会抱怨作业布置得太少,从而不断让孩子到社会培训机构去补习,或者请家教。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配合学校的“减负增效”活动,让它减“负”不减“质”(学习的质量),增“效”不增“负”(家长的负担)?我在家里尝试了几种“加减法”,不说卓有成效,但至少有了自己的心得。 在做好这个“加减法”之前,我们先确定自己对孩子培养的期许,究竟我们是先着眼于目前,还是放眼于未来;是希望孩子的成绩拔尖,还是希望孩子能适应今后的社会?坦白说,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绩出众,能进入重点小学、著名中学、知名大学,今后顺利找到一个好工作。但我认为,如此的结果不能以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埋头题海战为前提,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只是拼命地给孩子做学习任务的“加法”,比如拼命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各门学科,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完没了。结果可能是孩子越学越有压力,家长越陪越累。我们更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学习力、表述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因此,我做的第一道加法题就是增加孩子的见识,培养她的各种能力。老师周末的作业布置得并不算多,所以我们能抽空带她多出去活动活动。比如春天,带着她在横林的田间踏青,找小花、挖野菜、抓蝴蝶、跨小沟,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快乐;带着她在家门口的小花园里、单位的草地里观察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培养她的观察能力,因此当我们买了全套的《昆虫记》时,她能兴趣盎然地反复阅读,而且有些昆虫是她在生活中已经观察过的,因此读起来特别亲切,常常开心地告诉我们她观察到的和法布尔观察到的有什么异同点。我们积极带她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到常州大剧院看国家话剧院表演的《四世同堂》,生动体会名著中所述的老百姓的疾苦;欣赏韩国演员表演的音乐剧《乱打》,在诙谐的表演、明快的节奏中了解韩国传统音乐“四物游戏”;观看使鹿部落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听到了让人震撼的“呼麦”唱法,看到了优雅的鹿舞、仙鹤舞。我们还带她参加常州市有趣的儿童拓展“城市穿越”活动,她带着两个陌生的小朋友,根据地图指示,自己乘多辆公交车前往红梅公园、敬老院完成邀请陌生人拍照合影、给孤寡老人表演节目等系列任务,最后回到原地。培养自己的方向感,提高城市生存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在挫折面前,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突破对不明确事物恐惧的心理,学会正确跟陌生人沟通。带着她参加常州自然军校组织的观鸟活动,与其他陌生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在红梅公园用望远镜学习如何观察鸟,听专家讲关于鸟类的知识…… 第二道加法题是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培养她的阅读能力。每天女儿都在学校抓紧时间做作业,回家后作业也完成地比较快,所以每天都能有时间看书,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购买书籍我们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让她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女儿常常会选择一些脑筋急转弯、漫画书、科普书、作文书等感兴趣的书籍翻看;另一种则由我们购买书籍,比如各类名著、学习方法、自我保护方法的一些书籍,保证孩子看书的全面性。由于从小到大有意识地安排各种书籍让孩子阅读,所以她读的书比较杂,比如《青少年安全自救手册》、《这正常吗?女孩成长关键期的160个生理困惑》、《小侦探大科学》、《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林间最后的小孩》、《中国100个最美的地方》等近百本书籍,不断激发她的阅读兴趣,提高她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道加法题是增加孩子的实践机会,培养她的动手能力。教育孩子不光是母亲的责任,同样是父亲的责任。因此女儿经常在爸爸的带领下,共同亲手动手制作一些东西,比如元宵节用废旧的糖果盒、玩具灯泡、毛根、蝴蝶结做镂空的元宵灯;万圣节买个小南瓜,两人热烈地讨论着制作方法,最后用剪刀、用小刀或抠或切割,最后在里面点燃一支小蜡烛,关上灯,看着悠悠的烛光从南瓜的笑脸里透出,两人开心地笑了。还有一次,女儿羡慕同学的四驱车,买了一辆小车,可惜没有四驱车车道,正当我说要去买个现成的车道时,孩子爸爸搬出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废旧纸箱,叫上女儿一起动手,当遇到拐弯制作难题时,爸爸故意退到幕后,让女儿积极想办法,最后协助女儿完成关键处,当成品完成,四驱车在简陋的车道里欢快地开动时,女儿所获得的应该不仅仅是玩而已。另外,平时还注意让女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切菜、洗碗、打蛋、用洗衣机、晾衣服、做早餐、煮面疙瘩汤等,不断锻炼她的自理能力。 孩子仿佛是一个容器,我们家长总想放很多东西进去来丰富他们的人生,这并没有错,关键是你要放什么进去,你要怎么放。记得有一篇叫《生命中的大石头》的文章,讲了一个如何管理时间的小测验: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放进广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其实,还可以放砾石来填满石块的间隙;还可以倒沙子来填充砾石的间隙;甚至还可以把水倒进玻璃瓶。我想,如果说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块,那么沙子就是一些有趣的活动,一些培养孩子能力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把孩子的业余活动变得更丰富一些,所以家庭的“减负增效”需要加法。 读过一篇随笔《生活的篓子》,很受启发: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业成绩有压力,还需要面对来自家长的期望压力,社会上关于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不绝于耳,因此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也需要做“减法”。 第一道减法题是合理减少孩子的课外作业。女儿做作业的速度比较快,往往是我们下班回家,她已经都做完了,距离她每晚8:30睡觉足足有两个多小时,都用来看书、画漫画等时间也太多,刚开始我们会自己布置一些学科作业让她做,但很快我想到了新的问题,如果女儿发现做作业速度放慢些,就能少做些课外作业,从而开始慢吞吞地做作业,那样岂不是对提高她的作业效率起了反作用?于是我们修正策略,灵活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来调整,如果最近作业量的确很少,就做一页的数学练习题,明天做几道英语练习题等,不至于使女儿觉得量太多,能乐意接受,认真复习,作业效果好的话,允许她自由支配剩余时间;如果作业量的确很多,就不再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而在周末,我们也为女儿报了一门英语兴趣班,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儿的英语成绩,而是为了提高她的英语口语、听力和陌生同学、外教的沟通交往能力,适应不同教师的不同教法,减少功利性,增加实效性。 第二道减法题是给个孩子减压的出口。现在的孩子压力都比较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抵触心理;家长工作又繁忙,或是有时与孩子又争执,因此难免有时会有沟通上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合理宣泄压力呢?我的做法是通过小纸条来沟通,记得第一次是因为女儿的坏习惯说了好多次总不见效,我在她卧室门上贴了一张小纸条,恳切地说了自己的想法,说了相信她能慢慢改正的鼓励话语,第二天我发现小纸条上女儿画了个笑脸,而且后来的确她在努力改正坏习惯。还有一次,女儿发脾气,和我们冷战,于是用彩色水笔在纸条上重重地写上:“不准入内!违者罚钱!谁进来谁就是大鸭蛋!”以示抗议,我在纸条上回复:“如果妈妈不进你的房间,晚上怎么给爱踢被子的你盖被子?如果妈妈不进你的房间,晚上谁来给你关窗户?如果我们不进你的房间,谁来关心宝贝亲亲?唉,只好被动成为‘大鸭蛋’啦!悲哀的妈妈 回复。”温暖的语言、诙谐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和女儿的距离,第二天女儿在纸条下回复:“哈哈,没有这么惨吧?!”我明白,她已经不生气了,这件事情巧妙地化解了。 “减负增效”,我们要给孩子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亲情的温馨,让她的人生更加丰盈。“减负增效”,我们要给孩子减去太多的功利,减去环境的纷扰,减去心灵的负担。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一个是孔子孟子“兼济天下”的方式方法,一个是庄子老子“顺乎自然”的自我完善。虽然我的女儿成绩不是很稳定,常让我有坐过山车的感觉,但是她快乐,她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她开心,她会观察同学间的趣事,自发写小说《搞笑同学录》;她细心,她会主动照顾生病的亲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是优秀的家长,我们的做法也很普通,但是我们正走在不断尝试的路上;我们的女儿不是优秀的学生,但是她却是我们的开心果,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 2012年3月6日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