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9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zhulimin

 

 

 

横林实验小学“减负增效”研讨活动安排表

2011-9-17

序号

 

 

 

负责人

 

1

835915

jqx

一(2

周华娴

多媒体二室

2

9251010

识字5

二(6

 

多媒体二室

3

1000

说课评议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2011-9-16  

 

 

 

 

 

 

 

“减负增效”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在这个凉爽的九月,我们横小全体课题组教师汇聚一堂,进行了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注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追求有效教学”。

这次执教的是周华娴孙苗两位老师。本次课堂教学研讨的重点有两个:第一,共同关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一致感到:要重视拼音教学的研究,“教无定法”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体裁、写作意图和结构特点,才能实现拼音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同时,大家也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其优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做到名符其实的“减负增效”。

 

 

 

6j  q  x(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声母jq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声母卡片,表形表音图,做游戏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小朋友们,通过前一阵子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声母宝宝了,瞧,他们来了,你认识吗,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1、              出示声母卡:b p m f d t n l g k h(开火车读)

2、              在这些声母中,有几个他们长得可像了,你也能把他们认出来吗?出示:b---d f---t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区分他们俩的?

二、         看情景图,学语境歌,引出新内容

1、              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可真牢,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个故事,想不想听?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播放情景故事)

2、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讲的是妈妈和自己的孩子在用洗衣机洗衣裳。那她们俩是哪天在一起洗衣裳呢?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时候,谁和谁在用什么干什么?(重点带学生读准星期天、洗衣机的读音)

3、              恩,小朋友说得可真好,你们看这位小女孩可真勤快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妈妈操心,我们也要向她学习。

4、              其实在这幅图里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字母宝宝。我们快来认识他们吧!

三、         学习三个声母

(一)认识j                                  

1、              出示表形图,星期天小女孩在家洗衣裳,她的小弟弟在干什么呢?(在搭积木,师带领重复积木这个词),我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先搭哪里再搭哪里呢?

2、              积木的积我们把它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字母J,我们来听听电脑老师是怎么怎么读的,老师要求小朋友做到:用耳朵听好电脑老师是怎么读的,用眼睛看好电脑老师的口型。(播放读音两遍)

3、              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看(指名读,齐读)

4、              看看图,你觉得这个字母跟图中的哪一部分像?老师来给他编一句口诀记住他:搭积木JJJ,你还能来想想其他的办法,学着老师的样也来编一句口诀记住他吗?

学生编口诀时点明是根据什么来编的口诀。

(二)认识q

1、我们赶快来认识第二个字母吧,出示图:这是什么呀?打气筒拖着一根管子放起来太不方便了,妈妈就把他的管子缠绕在气筒的身上,你看这个样子多像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声母呀,我们只要把气筒的气读得轻些、短些就对了。有谁认识他吗?(指名读)我们来听电脑老师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得跟电脑老师一样好?(播放录音)请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请第一小组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请第二小组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请小朋友把手放在嘴边再读j q,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其实q的发音和j差不多,只不过发q时的气流比较强。

2、请小朋友来看看图,再想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想你能编句口诀来记住这个声母吗?

(指名学生编顺口溜)

(三)认识x

1、看到我们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有个演员就想来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了,你看(出示图)这个演员在干什么?

2、他把手里的宝剑交叉在一起,这个样子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三个声母,谁会读?(指名读)

来听听你读的跟电脑老师读的一样吗?(播放录音)恭喜你们,读得跟电脑老师的一样,你们也可以来当小老师了。

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再齐读一遍。

3、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他?(指名学生编顺口溜)

(四)学习语境歌

电脑老师根据一开始的那幅图,给这三个声母宝宝编了一首儿歌,正好我们也累了,下面就跟着电脑老师一起来轻松一下吧,仔细听,想一想儿歌中哪里有声母j q x?(播放语境歌)指名回答,提醒学生注意,读声母j q x时要比读这些词轻一些、短一些。

4、              下面我们跟老师来一边拍手一边跟着来读一读儿歌。

四、         指导书写

1、              这三个字母宝宝也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去吧。

2、              电脑出示j:看看j住在四线格的哪几层?

师说:j长得最高了,一个人住了三层楼。那么他有几笔呢?看电脑老师来写一写。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谁来教老师写一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点)学生在书上描红,同时指导写字姿势。

3、              再看电脑老师来写第二个声母,注意看清这个声母住哪几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师范写。生描红。

4、              请小朋友看第三个声母,(播放电脑动画)告诉我这个声母住哪一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请小朋友拿出手来书空。再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写。生描红。

五、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完成课题板书)

六、         游戏

小朋友学得可真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全都掌握了。我们来玩个游戏,给声母宝宝找朋友,看谁的眼睛最亮,找得最快。

七、         布置作业

小朋友不但要认识这几个声母宝宝,还要能写好他们。今天的作业就是在习字册上写一写这三个声母。

 

 

教学反思

一、寓教于乐。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困难也大。周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张弛有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游戏化解难点。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复习声母“b”、“d”、“f”、“t”时,如果总是让学生开火车读,学生早就不耐烦了。周老师设计了“变魔术”的游戏,手里持“b”、“d”声母卡片,学生随着老师的发音,向左或向右晃动头部。这样的游戏简单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辨别易混淆声母“b”、“d”,化解了难点,达到了巩固的效果。

    2、儿歌帮助记忆。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周老师在复习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区分“f”“t”的。当还有学生读错时,借助形象生动的儿歌“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矫正读音。

    3、故事创设情境。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小朋友。周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电脑老师讲故事,并思考:故事讲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周老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很自然地引出新课的学习:故事中蕴含着声母宝宝“jqx”。

二、渗透思维训练。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灵活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对于刚刚走入校门的儿童来说,如果能从拼音教学中即开始良好的思维训练,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我在教学“jqx”时,将思维的训练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教学“jqx”时,借助现代媒体演示发音口型,学生学习发音,再引导学生编口诀来帮助记忆。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观察声母的形,聆听声母的发音时,创造出不少顺口溜,如“一把手枪发子弹j j j”“小公鸡jj j”“i字加点j j j”“左上半圆qqq”“两剑交叉xxx”……,此过程既加强了诵读,又练习了说话,同时发展了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益。

 

 

 

识字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写好“雪、蜡、翠”三个生字,理解生字词语。

2、              通过练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3、              通过课件以及图片、识字认字、诵读词串来认识有关冬天的食物,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感受冬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体会岁寒三友不畏严寒的品质,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声情并茂朗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

1、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多媒体播放)春天春暖花开,夏天骄阳似火,秋天天朗气清,那冬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呢?

2、               交流。

生:天气很冷。生:水结冰了。

生:下雪。雪下得怎样?(课件出示“大雪”)指名读,喜欢雪的小朋友一起读,齐读。

生:刮大风。(课件出示 “北风”),特别注意“风”的读音,指名两三认读,及时评价,齐读。

3、              冬天的时候,因为有一股强冷空气袭来,它带来了北风,带来了漫天大雪,气温也明显下降,我们把这股冷空气称为寒流。(课件出示“寒流”)。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二、练读韵文,整体感受冬天的事物。

1、好冷啊!在这寒冷的冬季,有哪些事物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呢?我们快点打开课本来,自己大声读课文两遍,第一遍拼读,看看谁能把每个字拼读到位;第二遍直接读词语,看能不能把每个词语读正确。开始拼读吧。

2、生自由练读词语,师及时了解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读好第一串。

①(播放北风的声音)寒流乘着呼呼的北风来了,下起了鹅毛大雪,好冷的天啊,谁来读好这一串词语?(先听老师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读好第二串。

过渡:天这么冷,雪这么大,在茫茫的雪地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逐幅出示蜡梅、翠竹、苍松图文,带拼音。

   出示蜡梅图文,指名读(12人),齐读,你能把这朵美丽勇敢的蜡梅花读出来吗?再指名读,及时评价。

   还有哪些植物也不怕冷呢?出示翠竹图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理解“翠”,看看图,竹叶不仅没有变得枯黄,反而更绿了,所以我们称它为“翠竹”。指名读,评价。

   出示苍松图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看这松树,厚厚的大雪压在它身上,但它依然昂首挺胸,像一位勇敢的战士,站得笔直,看上去充满了力量,你能有力地读一读这个词吗?指名读。

(在你们一次次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怒放的蜡梅,摇曳的翠竹和挺立的苍松,它们不畏严寒,难怪人们称他们为“岁寒三友”啊!既然是三个好朋友,那你能把它们连起来读好吗?)一行连起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检查读好第三串。

过渡:雪地里的植物们这么美,这么有精神,那小动物们去哪了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小动物。

①(出示图片)是哪三种小动物呢?指名说。那你能把这些动物的名字和图片对上号吗?

出示打乱顺序的词语,指名学生上前挂牌,做小老师示范读,把字音读准,“猥”的轻声要注意,齐读。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去拼音的三个词语,指名读。

②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冬眠,睡觉)小动物们真聪明啊,知道在冬天躲起来睡觉。你能把这一串词语读好吗?指名读。评价。

4)检查读好第四串。

过渡:“岁寒三友”傲然挺立,小动物们躲进洞里冬眠,那小朋友们呢?

(出示活动场景)看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出示第四行词串:滑雪  溜冰  跳绳)你能把这一串读好吗?自由练读,边读边思考,这一串词语在读的时候,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冰、绳)指名读。去掉拼音呢,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

你能想象他们在玩的时候心情怎样吗?(交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轻快一点。带着开心的感觉读好它们,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整体练读韵文,感受韵文的韵味。

1)今天,我们展开了一段美妙的冬之旅,我们一起感受了冬天的——(第一行,生读韵文),欣赏了不畏严寒的——(第二行,生读韵文),看到了冬眠的——(第三行,生读韵文),更见识到了勇敢的小朋友在寒风中——(第四行,生读韵文)。

2)接下来请小朋友把这四串词语连起来再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动听?自由练读,指名读。

小朋友把这篇韵文读得真美啊,除了小朋友很会读书以外,这篇韵文本身也帮了我们忙。它的第一行、第三行和最后一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ng”,这就是押韵,这样一来,读的时候,文章就更有韵味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齐读。

三、         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寒冷的冬天,去了解了冬天的天气、植物、动物,还有冬天的体育活动,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

1、              韵文中的一些生字,你们记住了吗?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              今天,我们重点来学写这几个生字:“雪”、“翠”。

雪:(出示光盘),听分析字形,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儿歌:雪字头宽盖下面,四点都向中间聚。跟着老师说一遍,雨字头也有了变化,用蓝笔描出。师范写,说儿歌,生描红。

翠:(分析字形),上下结构羽字头,认识羽字头。播放光盘,跟读“羽字去钩折变短,一提快要掉出来,人人顶天不牵手,十字只露一点头。”师范写,生描红。

四、         作业

1、              习字册上相关的字

2、              查找有关冬天的诗歌或故事,读一读,记一记。

 

 

 

《识字5》教学反思

《识字5》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词串识字”是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特色,他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文”,再围绕一个中心把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串起来,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初步感知每一个字的意思是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文字符号的“能指”意义与在具体语境中“所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地感悟,以提高识字的兴趣和效果。

 学生“喜欢爱笑的老师”。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可以使人更加地轻松,微笑可以令人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都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安定、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难找到切合学生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切合点,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而且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努力做到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在教授新课时,注意到让学生自主识字,充分的让学生自读文本。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刚从一年级上来,加上进度的跳跃,让学生分行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词串。第一行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感受从读准生字——读准词语——读准词串——读美词串的识字过程,由于这三种天气术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第二行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蜡梅、翠竹、苍松”这三种植物和它们的特点,尤其将“翠、竹、苍、松”正音;第三行小动物“蟒蛇、蚂蚁、刺猬”,通过让学生找词语配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行的教学设计,把主动识字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注意的地方,并让学生想象活动时的心情,轻快地读好这串词。最后,老师通过过渡语将整篇词串连起来读,由于前期朗读的指导,那么学生的朗读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也就是说,我努力实现将第一课时的识字落实到读上,体现一个“实”。从初读——指导读——流利的读——连贯的读——去拼音读,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一次一次的读书落实好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目标,简约的设计驱除繁杂,以读为主线,抓住课时的目标,回归语文的本质,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扎实。

    写字教学是第一课时另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书空笔顺、观察田字格、观察字的结构、观察重点笔画、最后观察正确的写字姿势,再落实到写上。整个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到方法,能够运用到其他生字的学习上。而且,我利用多媒体和儿歌,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也成功将“雪”和“翠”这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

1、教学目标的设立似乎还不够明确,第一课时的目标到底应该定位到什么程度,尤其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时,怎样才能做到“读”和“写”相辅相成,“读”到读到什么程度,“写”要写多少,值得我去好好思考。

2 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本课的“岁寒三友”只是象征性的匆匆带过,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精神,是否应该做为重点引出,拓展出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3、给小动物找对名字,虽然形式很好,也同样存在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在学生对好名字以后,如果教者多拓展一下,学生更能很多地了解课文内容,更能深化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

4、写字训练时间不够,指导不够细致。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雪”和“翠”。我和学生共同分析了“雪”和“翠”的字形,偏旁结构,以及写这两个字的注意点和写法要领,但是在学生书写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书写时没有巡视指导,学生“翠”字写好以后如果再当堂反馈一下,就不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依旧没有把这个生字写端正的情况。

5 课堂不是舞台,学习不是表演。

整个课堂学上学生还是显得非常快乐和积极地。开始听北风的声音,感受北风的寒冷,很高兴。边看光碟边看生字,让电脑老师教你学,学生也很快乐。但是在快乐的背后也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究竟学到了什么呢?学得是不是不够扎实呢?辅助教学手段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呢?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课堂是学习的场所,不是表演的舞台。切记搞多少花样,要真正体现出语文的教学本位,要扎扎实实做好语言训练任务。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关注,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他们的内心需求,也是他们进行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注意倾听孩子的话语,有意识为他们地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才会用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促使他们在心里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我当时在课堂上,因为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又婉转指出了不足,不仅使学生内心渴望表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知道今后努力的目标,从而保护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树立了学习上的自信心。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的交流活动中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这堂课,使我深切感到在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中,随时都会发生各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从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场所,让课堂里洋溢着人文的关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