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我想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落实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也因此老是会出现父母和子女因为父母亲失信而导致孩子生气也就会跟着父母做一个不遵守信用的人了。在对待任何事的时候,父母应该先想想自己的做法是否失信于孩子,再去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才能够去教育孩子。 在家庭子女教育“立信”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也曾经是身体力行的。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参的妻子上街,儿子哭着跟在后面也要去。曾妻对儿子说:“你回去吧,等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妻刚从街上回来,曾参便要把猪抓来杀了。他妻子劝阻说:“我只是哄孩子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个玩笑而已。”曾子说:“不可哄小孩。孩子不懂事,知识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他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导孩子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君子的办法。”说罢曾参就把猪杀了。 这个著名的教子故事的确有点儿极端,不过它却说明了父母哄骗孩子(有时人们叫佯说)可能导致的两个结果:一是父母说话失去信用,孩子以后会不相信父母的话和承诺,子女教育变得更困难。可谓图一时之方便,成长久之麻烦。二是孩子可能逐渐学会欺骗人,包括欺骗父母,孩子将不懂得“信”为何物。 因此,简单点说就是:父母对孩子必须说话算数,不算数的话不说。 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气话和过头话,避免因一时的高兴而答应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或因一时的愤怒而声称将对孩子施行某种过重而无法实施的惩罚。如果说到却没有做到或无法做到,父母是为失信于孩子。
二(2)赵宇涛家长
2011-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