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一辈数学教育工作者、已近88岁高龄的陈振宣先生的《建议开展增效与减负的大讨论》一文。陈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义无反顾的改革实践者,相信熟悉我国数学教改的读者,对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在中学数学中引入向量,以向量为抓手改革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教学内容的思想及其实践一定记忆犹新。本文他又以一位中学数学教育前辈的高度责任感,针对积重难返的“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呼吁开展“增效与减负”大讨论。 陈先生认为,造成“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教材的体系不科学,不能显示知识的内在道理,不能展示知识的“发明本源”,“在教材建设中光做减法,甚至不惜破坏数学的科学体系,硬性规定减少教学课时”而违背了科学发展观; 第二,违背数学教育规律,不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以“题海”代替数学思维基本功训练,试图“以多取胜”; 第三,粗制滥造、质量低劣、错误百出的教辅资料泛滥,直接加剧“负担过重”; 第四,考试制度改革、高考命题改革与课程教材改革相分离,迫使学生为高考分数而大量做高考模拟卷,催生了与模拟卷相关的“利益链”; 第五,“数学是进大学的敲门砖”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对数学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是造成“负担过重”的思想根源。 陈先生的剖析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他还提出了许多扭转负担过重现象的措施,指出关键是要采取切实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认为这是一条数学教学的“公理”。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教育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说明“负担过重”已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并要从教育改革入手解决之。但平心而论,“负担过重”是社会、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的“合力”所致,教育功利化等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在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难度很大。不过,作为一名着眼于学生发展、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教育的要义是教学生做人、做事,教育应当充满理想化色彩,教育必须远离功利。 实事求是地说,数学学科的题海最大、最深,在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中难辞其咎。同时,大量优秀数学教师的实践表明,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化素养,坚持不懈地改进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学生脱离题海的苦难,学得轻松且成绩卓越。因此,“增效减负”是时代发展赋予广大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为增效减负献计献策。愿我们共同努力,不辱使命。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