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有感“减负增效”成了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心声,但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真正做到又何尝容易?每个老师、每个家长害怕稍不留神孩子就落后了,于是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后孩子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厌学情绪越来越高。“肩负增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春天,如何引导孩子在更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下面我谈自己几个观点:1、 改变我们的观念,激发“差”孩子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一定笨,有时他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的理由,所以学习起来也不自觉,还经常拖拖拉拉。这时老师赋予他责任(做个课代表或小组长),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慢慢知道自己是课代表或小组长不能拖后腿,凡事要做榜样,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当然这会有难度。2、 增强上课的互动性。害羞的孩子或没自信的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他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如果老师经常让这些孩子发言,并不断鼓励他,慢慢孩子也养成了上课动脑的习惯。3、 远离“题海战术”。同类题目做多了,不代表孩子真正弄懂了,可能换个面孔又不会了。同类题目做几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就够了,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互换角色,让孩子来解释这类题目为什么要这么做,几次这样做孩子也真正懂了,有时仅靠老师讲授,孩子其实还是没理解。上面仅是个人观点,若有不对地方还请海涵!若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地方,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和支持!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四(3)林心怡家长 “减负增效”有感 “减负增效”成了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心声,但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真正做到又何尝容易?每个老师、每个家长害怕稍不留神孩子就落后了,于是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后孩子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厌学情绪越来越高。“肩负增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春天,如何引导孩子在更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下面我谈自己几个观点: 改变我们的观念,激发“差”孩子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一定笨,有时他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的理由,所以学习起来也不自觉,还经常拖拖拉拉。这时老师赋予他责任(做个课代表或小组长),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慢慢知道自己是课代表或小组长不能拖后腿,凡事要做榜样,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当然这会有难度。 增强上课的互动性。害羞的孩子或没自信的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他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如果老师经常让这些孩子发言,并不断鼓励他,慢慢孩子也养成了上课动脑的习惯。 远离“题海战术”。同类题目做多了,不代表孩子真正弄懂了,可能换个面孔又不会了。同类题目做几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就够了,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互换角色,让孩子来解释这类题目为什么要这么做,几次这样做孩子也真正懂了,有时仅靠老师讲授,孩子其实还是没理解。 上面仅是个人观点,若有不对地方还请海涵!若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地方,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和支持!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教育孩子的加减乘除法 我的孩子今年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自打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间,老师讲课,他会一个人唱歌;午睡时,别的小朋友在安静的睡觉,但是他却在扮鬼脸玩闹;课间操时,别人在做操,他在跳舞。总是没有安静的时刻。等到上了小学,总以为学习环境变了,氛围变了,孩子也应该变了吧!可是,孩子仍然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依旧小动作不断。为此,我们家长也经常和老师沟通,甚至还给他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到医院给他做培训治疗。可是效果甚微!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家庭教育的“加减乘除”。“加”,是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减”是减少与孩子间的摩擦。“乘”是乘势而上,让孩子学会自我醒悟。“除”是除去打骂孩子的陋习。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忙,很多家长都有忙忙碌碌的理由,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对于孩子的思想却知之甚少。为此,我规定我自己不管有多忙,但必须每天抽出至少1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以了解他在校的状况,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以便于自己为孩子的学习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每次周末或双休日,我就与孩子玩在学校上课的游戏,和他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我做学生,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这样一来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既提高了其学习的欲望,同时,又让他自己知道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巩固知识。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孩子平时经常犯错,尤其是做作业非常粗心,错过的题目下次仍然还是错。对此我没少发火。看过那篇文章后,我感觉“对于孩子的错不要一味的指责,而是要加以引导”这句话确实值得学习。仔细想想,孩子犯错都是无心的错,我们小时候不也是一路犯错,一路摸滚打爬过来的吗?为什么就一定要指责谩骂呢? 经常在家中打、骂孩子,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他的不满等,这样做只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减法的最基本法则。 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家长就要乘势而上,多鼓励表扬,少批评,决不否定打击孩子。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我们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让孩子自我醒悟学习。 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事情,在实际操作中,我始终记着教育孩子的加减乘除法,这段时间,合理应用加减乘除,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做作业也比以前快多了,我也感觉比以前轻松了很多。今后,我仍然会合理的应用加减乘除法则,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努力! 孔徐昊的家长:徐萍 2012.3.8 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 记得书中曾这样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是啊!虽然我们从来不否认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我们也不否认良苦用心的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些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改变方法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信任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但若是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不会信服,也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而对自己却是“自由主义”,会让孩子反过来教育父母。我的孩子就非常注意观察我的表现,会对我的不良行为加以指出。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外出,在十字路口时,我闯了3秒钟的红灯,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还是让她发现了。孩子吃惊地叫起来:“妈妈,红灯停,绿灯行,你怎么没有停?你忘了吗?”我虚心地接受,但也狡辩了一下:“刚才是绿灯,只是妈妈速度太慢了,所以红灯时还在开。”“等下回来,你一定要记住,红灯一定要停!”“知道了!”我好像是被交警逮了个正着一样,只能灰溜溜地接受处置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明白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改变自己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有责任让孩子长大,更应让孩子有质量的生活;作为父母,我们除了教会孩子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做人。 二(5)班黄天翼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