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学会学习
发布时间:2014-03-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诸晓燕

  学会倾听 学会学习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诸晓燕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倾听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现在,虽然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说,但正常教学活动中对倾听能力的训练却常常被忽视。而且现在的学生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认为自己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不愿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专注于倾听,举手发言人数较少,我了解之后发现,除了确实不会这个原因之外,其他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渐强,怕说错,怕引起其他同学笑话。接触新课程以来,我发现低年级课堂氛围和高年级截然不同。课堂活跃,学生活泼,敢于提问,敢于表达。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自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渐渐地我也发现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问题还没问完,学生就抢着喊:“老师,我来回答!”“我会,叫我!”“Me!Me!”(有时连英文都会用上)我不禁奇怪地问:“你们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知道什么问题了吗?”一连串的问题让孩子们放下了手,开始认真倾听。有时当我叫一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后,有的同学会表现地不积极,唉声叹气,认为自己被老师忽视了不愿听,各做各的;有的则表现为:不管别人说得对错与否,是否说完,就大声嚷嚷:“他错了,还是我来……”又如当我布置书上的1、2两题为作业时,也会有学生问:“老师,第3题要做吗?” 他们不理别人,只管自己说,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表现与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

  学生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呢?

  一、构建倾听的平台。

  1、树立教师榜样。

  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民主、越来越活跃。课堂上,孩子们的活动多了,发言的次数也多了。在教学中,我们一边鼓励学生发言,一边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就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们发言。在学生交流探索感悟的过程中,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学生发言时,我会用信任和欣赏的眼光注视着他,当表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不会急于打断他,而是通过目光鼓励、言语提醒等方式帮助他。让这一过程便为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时,教师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同时也用真心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记得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时,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算式,学生们认为可以用图形、符号、数字等来表示,这时一个平时较内向的学生在下面轻轻得说了一句“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我马上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说说理由。他说:“画图形比较浪费时间,用符号有时候别人会看不懂,……字母我们英语课上也学过,写起来也方便。”具体内容我已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他说了很多,我也耐心得听他说了这么多,最后我表扬了他,并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他想得真不错,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我发现他的眼里闪烁着自信、其他同学的眼里透射出赞赏。这一教育契机的捕捉,盘活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积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讲。

  2、建立教师威信。

  我不是班主任,而且要教两个班,除了每天一节数学课之外,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就是批改作业的时候。与班主任相比,与学生交流较少,交流少了,就影响了感情,也就树立不起很高的威信,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多多交流,并且还要与本班的班主任老师适时的保持联系。对班上的一些特殊孩子进行关注,这样掌握了大量的学生信息,教师上课时就更能够组织好学生,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倾听。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

  1、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应引导学生明白,学会倾听别人、懂得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而欣赏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用眼睛看着他,说明你很尊重别人;如果别人对你说话,你不看不听,说明你对别人不尊重。

  2、创设倾听的情境。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

  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于是,在教学中创设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情境,来激发学生在情境中认真倾听的兴奋点,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倾听的学习状态。如四年级上册教学“找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伸出一只手,数一数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间有一个空挡,有几个空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手指和空挡这样的排列是间隔排列。如果10个男生和几个女生站成一排,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需要多少个女生?这样的排列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出了这样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与寻找的强烈愿望。

  3、教给倾听的方法。

  (1)耐心+细心。

  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所以每节课的刚开始几分钟时间学生还能认真倾听,但是到了后来注意力就分散了,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因此,课上的非常被动,让学生主动倾听真的很难。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学生做到心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再针对老师讲课中的重点、要点,抓住题眼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发表自己的观点。

  (2)复述+思辨。

  复述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同时也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提问,“在这个问题中,重点是什么?”也可以“说说刚才那位同学说了什么?”复述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认真地听清了别人的观点,分析和判断别人的观点,相互启示,明确别人的不足之处,同时吸收别人的优点,才会对其他同学的言语作出一定的修正和补充,让别人心服口服。

  孩子是教师一生中最难读的一本书,却也是教师一生中读的最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个教师都拥有倾听的美德,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你身上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自然而然地赢得孩子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是共享快乐,因此说倾听的意义远不只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带来的或许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倾听的实质是放下教师的架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学生,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