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开展实地考察
横林实验小学 俞淼娟
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所谓考察,就是思考与观察。实地考察是学生认识周围环境、认识社会的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组织学生到现场开展观察、体验、调查等活动,使学生获取直接的知识和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行为的导向。在实地考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实地考察的设计?如何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考察的活动?如何让学生把握实地考察的各个要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实地考察来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应用实地考察的有效结果?……要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地考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明确实地考察与一般游玩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实地考察不同于一般的游玩,它有自身的目的,在开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实地考察也不同于访问,它的形式更多。如对水果店的考察,可以看一看,闻一闻,问一问,数一数,尝一尝……
2、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
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对考察的对象有大概的了解。也就是说,考察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次考察,是考察之前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否则活动就会陷入盲目性,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如对水果店的考察,可以是了解不同季节人们对水果的偏爱情况,可以了解人们对新品种水果的接受程度,还可以是人们对水果营养价值了解程度的调查……
3、制定实地考察的计划。
有了周密的计划,学生才能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考察活动。计划的制定可分为:考察时间(根据考察内容决定合适的时间)、考察地点(考察地点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考察人、考察目标及内容(让学生充分提出通过考察可能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将问题转换为考察目标,再针对考察目标设计具体的考察内容。)、注意事项(保障考察活动安全有成效)。
二、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既要注意了解事物的整体,又要注意局部。在考察中还要注意使用多种方法来收集,收集资料还要根据不同的现场需要来搜集,或者是文字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甚至可以亲自尝试的感受等等。
2、内容记录。
要注意边考察,边分析,边记录。在考察过程中,要随时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对一些能够具体说明事物的材料要做必要的记录。
3、科学的考察方法。
考察中除了认真看资料、听讲解和实地察看外,还应采取个别走访、简单统计、亲自尝试等方法,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记录第一手材料。材料越充分,考察报告的内容就越厚实。
三、整理阶段:
当实地考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时,实地考察的实施以学生为主,指导老师为辅。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所以,实地考察应该具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不是简单的数据整理,而是找出问题的症结。
1、统计归纳资料数据:在全部调查结束后,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料分类归纳,以便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2、得出结论、阐述问题,撰写实地考察研究报告
实地考察报告是总结阶段的最后一环,其任务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调实地考察的内容和分析结果。实地考察报告一般由标题、概要、正文、结尾、附件等几部分构成。在学生写作时有一种通病,就是过程细,内容杂,篇幅长,像是一篇考察活动的“流水账”,让人看后不得要领。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真实性。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要有原始记录,并附有必要的数据、照片、访谈记录等。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检验并加以推广。
(2)可读性。小学生的实地考察报告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不必像成人报告一般严谨,应简单化,而不必一味的长篇大论。实地考察报告可以写写考察中想法,还可以谈自己调查后的感受,有感而发。可以让学生以图画、图表或其它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表述,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综上所述,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不仅能获得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能对从其他人告诉的信息、查阅资料中的发现进行实地的验证,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着眼于主题,针对不同的阶段,细致、全面和有序地引导我们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相信学生一定会很好地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