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不简单
横林实验小学 严雪平
《简单电路》上完了,但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启示:决不能轻视器材的准备工作。作为电磁单元的第一课,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用一些基本的器件连接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发发光、让小马达转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电的作用,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由于学生有生活基础,因此,我觉得本课的任务是比较简单的。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实验器材,有导线、7号电池、小电珠以及取自于学生科学材料袋的电池盒和开关,甚至还有一些小马达。按照课前的设计,从创设生活情景引入到认识各种电路元件,再让学生动手连接小灯泡,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接下来只要把电路图画来,评点一下连接中的常见错误,再连接一个小马达总结一下就顺利结束了。但中间总有几个小组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学生焦急地向我举手请求援助,从线路连接上分析,学生的连接没有错误,于是采用置换法让学生逐步换掉其中的元件,直到找到原因为止。有的小组一连换了几个元件都没能做成功。实验受挫。一连几个班上下来都有相同的情况。这个情况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线路的连接上没问题的话,问题肯定出在器材本身。我决定采用排除法,先排除掉电池、导线,小电珠测下来都没有问题 ,最后把焦点集中到电池盒、开关上面,用一个正常状态下的电路作检测器,检测结果令人吃惊:15个闭合状态的开关中有竟5个不能导电。电池盒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把这样的元件用到电路中去,能够使电珠发光倒是一件幸运的事。
在检测中发现:学生材料袋中元件金属部分由铁皮制成,这种材料比较簿,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受到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所以有的金属皮已完全不能导电,有的虽能导电,但只限于金属切口的侧面,用这样的器材做实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吸取教训,把导电效果不佳的器材排除在课堂之外,保证了教学效果。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器材,有的器材在我们的印象中间甚至是非常简单的,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空间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让我们措手不及。这就提醒我们要严把器材关,良好的器材是良好课堂效果的前提保证。我们不光要在量上准备充足,还要关注器材的完好率,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要做一次“下水”实验,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