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秦波
班级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里,多数班级由50名以上的学生构成。根据David Hayes(1997)的观点,包含50名或更多学生的班级就可以定为大班。因此,大班型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
自2001年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根据教育部规定的逐步开设英语课以来,小学英语教学也不得不面对大班型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班级学生多,难以有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2)学生在课堂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够,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沟通,师生之间的配合受到影响;(3)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兴趣;(4)教师给学生纠错的机会不够,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
虽然班型的大小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大班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为了尽量避免这一负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 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它包含了合作、
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合作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改变课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大班教学大多以教师为控制中心,以全班为单位进行活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学生大多时间充当聆听者,齐读齐答的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时不那么集中,有的甚至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连自己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理解、运用了。教师偶尔也会请一、两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但也只能是少数几个人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无事可做。这种大班型教学节奏单一,教师对学生关注程度不够,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性,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如同桌合作(Work in pairs )、小组合作(Work in groups ),使课堂教学节奏松弛有度,快慢有变,动静交替,活动多样,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使学生学习有安全感,敢于表达
大班型教学,往往是教师控制课堂时间,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情况,
经常提问一些成绩好、善于表现的学生。而那些内向害羞的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却不敢举手发言,即使有时被点名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是胆战心惊地发出一两个单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合作学习就恰恰避免了这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若干个小组在班内同时活动,学生面对的不是全班,而是平时相互比较了解的同桌或朝夕相处的前后同学,原先自信心差和易脸红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安全感,他们敢于大胆地说英语,不必为出错而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有错了也能得到合作伙伴的及时、友好的指正。每个人在表现动机的驱动下,主动挖掘与发展内在的语言潜力,为群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学习者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英语作为一种语
言,其学习的关键在于运用。在合作学习中,不是单一的教师提问学生答,而是学生互问互答,人人参与。特别是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教学内容往往生活化、社会化,如,学完Shopping后,编一个去超市购物的对话;学完Jobs后,互相调查一下对方父母、亲戚的职业;学完Hobbits后,介绍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活动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学生参与时会十分投入,热情高涨。
4、加强合作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儿童学习英语与成年人是不同的。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也就是现代英语教学中的让学生做到“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他们不再充当旁观者和模仿者,而是自编自导,登上自己的舞台,成为真正的主角,教师则是顾问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和信息互动的过程。如教学 Fruits一课为例,我通过多媒体画面教授学生有关水果的单词,并利用“What’s this / that ? It’s a / an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I can see some…”“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等句型让学生看图说话,三到四人为一组,比一比哪组说的最多。通过活动,学生得到这样的启示:小组优秀成绩的取得,取决于全体成员的努力。学生在活动中发扬了团队精神,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 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
既然在大班型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有用而且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如何
有效地组织好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
1、活动前要准备充分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活动目的要明确,目的要与教学内容
紧密相关,让学生围绕一个目标进行合作互助,明白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其次是要先作好示范,利用师—生,生—师进行对话示范操练,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活动,再让大家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编排;然后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实物创设一定的情景,如“Shopping”“A birthday party”“Christmas”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2、活动中形式要多样
组织好教学是顺利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保证。在大班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的工作更为重要。比如,“会话”课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在两人或小组中进行,或按性别分配,男女分配不同的角色,或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等。个别与集体相结合可使练习的人次更多,练习的面更广,有效避免在大班课堂内练习时教师对学生关注不足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交际性得以充分体现。
此外,在大班课堂内,教室后排和靠边的学生易被忽略,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甚至可以改变一下课桌椅的摆放,如圆形、半圆形,这可以在增加学生新鲜感的同时,缓解大班人多形成的压抑感,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方便师生沟通,创设开发式的课堂教学环境。
3、活动中要注意角色的变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监督者”“协助者”。由于大班型教学人数较多,
位置编排固定且紧,教师不要站在讲台上充当旁观者,而要走下来巡视指导,学生是否有不会表达的单词,是否人人参与了,是否有小组偏离了主题或不积极合作,这些都要靠教师在这个时候仔细督察,一一发现,并及时纠正解决。当然,作为教师,在学生眼中都有一定的威慑性,你不要一直集中关注某一组,否则他们会因你的特别关注而感到拘谨、约束、不自然,不知该如何进行合作。教师的眼睛也尽量不要与学生直视,否则他们会有压迫紧张感,不能进行正常的合作学习.。还要注意能力的差异,有的小组如果很快地完成合作,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他们增加一些难度;如果有的小组反应较慢,则可适当地降低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人人有成就。
4、活动后及时反馈
学生活动之后教师应对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提供反馈信息,使活动达到一
个新的高潮。可以请一到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如表演对话,谈论观点,汇报情况等,必要时还可接受同学的提问。对于学生在活动期间发生的错误,如单、复数的区别与运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序等,教师在这里也可作集体讲解,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准确度,帮助他们解决语言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大班型教学中能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如何提高大班教学效果的实践和研究中,它的作用与重要性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