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
发布时间:2015-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士雷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百分数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统计的内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本课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模糊到清晰认识扇形统计图。首先依托“你脑海中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什么情况下使用扇形统计图”等问题了解学情,通过小组交流与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适用情况也有不同。第二步从整体到部分理解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学会从数据本身、数据之间、数据之外三个角度分析数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三步从操作到欣赏多渠道深化认识。教材中对画扇形统计图没有具体要求,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练习部分融入简单的画图,并介绍电子表格软件插入图表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

  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认知"扇形统计图",用适合高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学时应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凸现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热情。注重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构建孩子们良好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今天学习扇形统计图,你头脑中的扇形统计图是个什么摸样,请画一画。学生自由画出草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教师点评中简介扇形,并板书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问:你想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关于扇形统计图的哪些内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做?并围绕三个问题生发出一些小问题。

  【设计说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从调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开始,以学定教。让学生在众多的图像中发现这些统计图的相同点,从而形象地揭示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然后通过目标的追问和确定,促使学生有目的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随学而导,探究新知

  1.议一议。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些统计图上都有什么?

  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选一选。

  出示四张统计表,问:把它们绘制成统计图选择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四组统计表信息:六(1)班某次考试成绩统计表、病人体温记录表、三月家庭开支情况统计表、某小组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3.算一算。

  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问: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指出: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可以从数据本身、数

  据之间、数据之外三个方面来分析。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各种地形面积。

  学生汇报各种地形面积。

  进一步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比一比。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项 目中国世界

  总人口(/亿人)13.770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96014950

  先出示统计表:

  再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设计意图:在议一议、选一选环节,学生通过交流,整体建构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适用扇形统计图的数据构成情况。在算一算、比一比的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观察数据,学会有根有据地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有目的地看、有策略地算、有联系地想的良好的数据分析习惯。通过对数据“数学地思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对比练习,深化感悟

  1.练一练第1题。出示家庭开支情况统计图,学生看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小红家7月份总开支是2400元。这个月哪项开支最多?支出了多少元?这个月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

  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并回答。

  教师提示:观察、计算、联想。

  师问:从日常各项开支,你认为这个家庭生活水平怎样?

  引导学生结合恩格尔系数来分析(恩格尔系数六上112页“你知道吗?”中介绍过)。

  2.练习十五第1题。小红家两天消费的各种食物情况统计图。你认为哪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小组讨论,交流。

  3.拓展练习。根据统计信息在练习纸画出某地区手机市场占有率统计图,(A品牌占30%,B品牌占20%,C品牌占5%,D品牌占5%,其他品牌占40%。表示整体的大圆的圆周上标有十等分点。)

  展示学生画出的扇形统计图。然后追问:A品牌手机经销商宣传说A品牌手机是市场上最畅销的手机,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小学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练习环节和新授部分一脉相承。选取、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相关性思辨,发展学生个性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为,一个对大众传媒及各种部门公布的统计信息十分盲从,没有个人思考的人,肯定是不会具备良好的统计思维和方法的。】

  四.总结欣赏,丰富认知

  1.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欣赏资料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欣赏生活中的扇形图(包括饼形图,资料来源“新华网图表”),再是动画展示利用电子表格插入图表的方法的制作扇形统计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