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
发布时间:2015-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娟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事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文。它想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分别举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事例?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
二、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司马光勤奋成才”的故事说得具体一些。
2.学生练说,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分步讲读。
(1)从司马光小时侯砸缸救人的故事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自小就很聪明的司马光要想获得成功需不需要勤奋?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①“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怎么做才会读到“滚瓜烂熟”?
②而这时,哥哥、弟弟在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司马光的勤奋呢?
④指导练读。
过渡:小时侯的司马光读书是那样勤奋,那长大后呢?
交流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①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警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②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勤奋学习的司马光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多媒体出示《资治通鉴》并简介)
(4)齐读第2小节。
小结过渡:司马光的事例真切地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那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想说明的道理。( 出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指名读,说说“勤”和“拙”的意思。    
3.再读第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现童第周的“拙”与“勤”的句子。
4、创设情境,引读感悟童第周的勤奋。
5、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小结:学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或者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一写。
过渡: 同学们,勤奋是一剂良药。因此,无论是谁,无论生活条件怎样变化,我们都不能忘记“勤奋”。听,作者也向我们发出了号召——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齐读最后一句话。
2.小结再读这句话,
四、回顾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关于“勤奋”的格言、成语或古诗。

板书设计: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