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 教案
发布时间:2015-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黄滢

 

教学设计10.九寨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绍给大家。
(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读生字词: 潘、敏、禽  (前鼻音) 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  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⑵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
地方?(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
“童话世界”。
4、齐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
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九寨沟
第二课时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齐读课题:九寨沟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和九寨沟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说说九寨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3、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名字是怎么来的?(出示课件1:九寨沟位于  。因为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4、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让我们随着课文去领略那如仙境般的风光吧!请同学们快速略读3、4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板书: 自然风光   异兽珍禽)
二、       走进九寨,感受诗情
1、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进入景区,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圈出景物名称。
  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好好用心去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认真地读几遍,并在头脑中想象这美丽的画面。
   学生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先说说你喜欢什么景物?说说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说为什么喜欢它?)
(1) 雪峰
a, 读到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雪峰特点:高、美)
b,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云霄的雪峰。
c,这么雄伟的雪峰,我们请所有男生来读一读。
(2) 湖泊
   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a,  学生交流体会(湖泊特点:湖泊多、湖水清、石块色彩多)

    B、“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a,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有疑问吗?(预设“为什么称这些湖泊是五花海五彩池)    学生解答疑问(因为有蓝天等的倒映,湖底石块的原因)
b ,  除了这些颜色你想想也许还会有什么颜色?
c,  这么神奇的湖泊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出示课件 三幅湖泊图片)
d,  师: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闪闪,森林郁郁葱葱。不仅如此,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果实金黄,这么颜色都倒映在湖水中,怎么能不美得让人心醉呢!难怪什么说这些湖泊就是天上的瑶池呀!大家愿意用自己的朗读让我们领略这种美吗?
e ,  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练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鼓励学生用朗读来表现湖泊之美);齐读
(3) 森林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者原始森林”
   a ,体会森林多、广 (抓住 “遍布”)
   b ,指名读
      (4)瀑布  (高低错落 白练腾空  银花四溅  蔚为壮观)
  a ,  看到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上面四个词语来说感受)
  b,   这么独特、美丽、壮观的瀑布,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C,   如果你就站在旁边,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最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这瀑布?
  d,  这么神奇、雄伟的瀑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有气势:指名读—齐读

(5)九寨沟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森林是美的,就连湖底石块都是美的。学到这儿,我忍不住想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记忆里,师配乐范读

(6)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齐读)  (评价赞扬)

(7)我们也来当一会诗人,看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后,咱们来创作小诗: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   )的雪峰,    这里有(  )的湖泊,  
     这里有(   )的森林,    这里有(  )的瀑布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自然风光是这样的迷人,别忘了一些珍稀动物正等着我们去交朋友呢!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你都看到了哪些珍稀动物?这些动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说说该动物的特点;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动物的特点读出来?
3,现在你们都是九寨沟的小导游,正在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神奇的动物,你们能通过读把游人都吸引到这里吗?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请几个人读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分角色朗读)
4,小诗人又开始创作了:
这是一个(             )的动物王国
金丝猴(                
羚羊(                   )
大熊猫(                  )
小熊猫(                 )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游览的九寨沟,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对九寨沟说?对游人说?)
    如此美妙瑰丽的九寨沟,令人神往。作者最后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九寨沟的?     (齐读第五段)   (板书:人间仙境)
(1) 本段与前面4段哪些地方是相对应?
(2) 说说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自主表达,升华情感
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让我们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中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吧!
  这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直插云霄,银光闪闪,
  一个个湖泊星罗棋布,五彩缤纷,
  一片片森林郁郁葱葱,古木参天
  一道道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礴
 
这是一个欢乐的动物王国:
活泼机灵的金丝猴调皮地向你眨眼
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从你眼前窜过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咀嚼这鲜嫩的竹叶
行动敏捷的小熊猫美滋滋地照着镜子
 
    啊,神奇的九寨沟
你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板书: 9 九寨沟
童话世界
自然风光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
 
 
教什么——明明白白,怎么教——清清楚楚
                                                           ——干国祥《九寨沟》教学侧记
                                     陈金铭
  前提:
  本次开放周,语文同题异构选的是四年级一篇写景散文《九寨沟》。我和张立华老师昨天已经分别上过,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写景散文教什么达成了临时性的共识,具体“怎么教”才能达成习得写景散文的能力是绕不过去的障碍。干国祥老师今天为我们现场进行了演绎。
  课堂:
               第一课时
                 清晰的确定目标
  干老师出示了PPT: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就这篇文章来说,是:
  “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干老师进一步解释:
  就是透过文字,在脑海中出现清晰的画面,不仅有各种景物,而且有层次、条理、过程,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一段清晰的电影。
  后面整节课的教学应该说都是围绕这个主要目标来进行的。
  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很感兴趣,眼睛纷纷亮起来。
  在板书课题,按字理教学了“沟”和“寨”两个生字后。
  干老师告诉学生,用你的耳朵来听,老师读,你听,构建九寨沟的画面。
  有意思的是,当有学生指出老师多错了两个字音时,干老师先表扬了他,又指出,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能否构建清晰的画面,不能只关注错误而失去了一段美丽的风景。
             抓一点突破全篇
  接着,干老师和同学们把视线移到了课后习题上。
  5、默读课文,想想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总结全文的作用。另有学生补充说,还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老师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按字理理解生字“禽”:【禽字怎么记住它?出示甲骨文“禽”字,你看它像什么?一个网兜,下面是什么?手,一个人手里拿着网干什么,去捞鱼,去捕鸟,这个字念什么?学生喊是禽,干老师表扬他,你真厉害,甲骨文你都认识。后来有个人在上面加了提手旁,捉什么,学生齐答,捉鸟。所以后来这个禽字就专指鸟类。“擒”就专指擒拿了。】
  干老师提出新的要求:
  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也概括全文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概括能力面前可能遇到了难度。纷纷找出了“美、诗、情、仙、满、画”,学生显然没有理解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干老师绕过去了:为什么这段话概括全文?这次学生能回答,因为用了四个词语,描绘了课文讲述的内容。老师追问:哪四个词语?学生回答: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老师请大家把跟四个词语对应的句子一一找到的举手。学生可能以为是在最后一段中,都很快地举手了。老师提示是在文中找,因为学生此时是投入的,很快小手又都举起来了。
  学生很顺利地找到了古木参天和雪峰插云所指的句子。接着找到了平湖飞瀑的平湖。在找“飞瀑”时老师表扬了一个给前面同学补充的同学,说她很善于倾听。在找“异兽珍禽”时,学生指出是第四自然段,老师没有请学生来读。告诉学生,第四节,我们先放一放。
  干老师把前面的问题重新抛出来,我们知道四个词语把全部内容都概括起来,现在要你用一个字把这四个词语再概括起来,刚才哪个字能概括这个呢?
  学生大声回答:画。并且有学生很清楚地指出,这里面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老师概括,既写到自然风光,又写到了珍稀动物。这都是内容。
  学生纷纷点头。干老师追问,最后一个练习题有没有好处啊?这下学生意识到了:有。
            分散学习构建画面
  干老师出示了下面的投影:
  4、读读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最传神。
  这一篇课文怎么叫读得传神?一名男生回答:要读得有感情。老师追问,这一篇课文怎么叫读得有感情?又有学生补充,就是要理解了。老师继续追问,这一篇课文怎么叫理解了?这时,一个女生站起来抢着说,就是脑子里要有画面。
  是的,老师肯定了她的回答。接着老师征询大家的意见:这篇课文能不能打乱顺序来学?学生选择了不打乱顺序来学。
  

                研究名师课例有启发——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
——《九寨沟》教学实录与反思
诸向阳
    一、训练:概括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九寨沟》,齐读课题。
生:(齐读。)九寨沟。
师: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三xiàn交界的万山丛中。那里的水漂亮极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tú画。高低不平的河谷,使湖泊与湖泊之间qià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了美丽壮观的瀑布。那里的动物有趣极了。你jì续向纵深行进,也许会遇到异兽珍qín:机灵的金丝猴,突然cuàn出来的羚羊,ruò无其事的大熊猫,行动mǐn  jié的小熊猫……那里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请根据这段话中的拼音写出汉字,这段话不需要抄。
生:(看拼音,写汉字。)
师:(出示:)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那里的水漂亮极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高低不平的河谷,使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了美丽壮观的瀑布。那里的动物有趣极了。你继续向纵深行进,也许会遇到异兽珍禽:机灵的金丝猴,突然窜出来的羚羊,若无其事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那里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请核对你写出的汉字,九个汉字全写对的给自己加一颗五角星。
生:(核对,订正错误。)
师:你有哪个字写错了?
生:禽。
师:(在黑板上板书“禽” 。)请同学们写一遍。
生:(在本子上写“禽” 。)
生:捷。
师:(在黑板上板书“捷” 。)请同学们写一遍。
生:(在本子上写“捷”。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有谁发现这段话与课文是什么关系?
生:这段话是对课文的概括。
师:说得好。课文中也有一段话,也是对课文的概括,比老师的这段话还要精炼,你能找到这段话吗?
生:课文中的最后一段。
师:(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齐读这段课文。
生:(齐读。)
师:如果用这段课文中的四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你用哪四个词语?
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板书这四个词语。)
师:如果用这段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你用哪个词语?
生:诗情画意。                           
师:还不够直接。
生:人间仙境。(板书这个词语。)
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读成一段话,读成四个词语,甚至读成一个词语。
    二、细读:在最美处着力
师:(指着黑板上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齐读这四个词语。
生:(齐读。)
师:这四个词语既然能概括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中就一定有与这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请默读课文,找出来,做上相应的记号。
生:(默读课文,寻找与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做上记号。)
师:哪段文字写了“雪峰插云”?
生: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哪段文字写了“古木参天”?
生: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师:这段文字中没有写到“古木参天”啊?
生:原始森林中一定有许多古老的、高大的树木,这不就是写“古木参天”吗?
师:哪段文字写“平湖”?
生: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还有吗?
生: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哪段文字写“飞瀑”?
生: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师:哪段文字写“异兽珍禽”?
生:第四段课文。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通过细读课文,把“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四个词语都一一落实了。
师:(出示:第三段课文。)这段课文写了“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作者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吗?
生:不是的。“平湖飞瀑”写得最具体。
师:作者是怎样写“平湖飞瀑”的?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喜欢“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湖泊”比作“宝石”,美丽极了。
生:我喜欢“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这句话。作者写出了湖水中的倒影,说明这湖水清澈极了,真令人神往。
生:我喜欢“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这句话。作者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奥妙。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重点描写“平湖飞瀑”呢?
生:因为“平湖飞瀑”是九寨沟最美的风景。
师:说得太好了!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水是全中国,不,是全世界最美的水。同学们,今后我们去游览风景名胜,要把最美的风景写具体,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
师:怎么把九寨沟的美景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呢?老师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想象。想象自己来到了九寨沟,置身美景中。请看——(范读。)
我快到九寨沟了,远远地望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啊,九寨沟到了!我很激动,一颗心就扑棱棱飞了出去,飞到了雪峰上面,从上往下俯看,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下去仔细看看吧,我来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站在湖边,再抬头一看,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我再低头看,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看完了这个湖,我还要去看另外一个湖,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生:(自由练读第三段课文。)
师:齐读第三段课文。
生:(齐读。读得声情并茂。)
    三、发现:文本存在的疏漏
师:快速浏览第四段课文。这段课文写到了哪些“异兽珍禽”?
生: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师: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些“异兽珍禽”。
   (出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生:(读出了金丝猴“机灵”的特点。)
师:(出示:)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生:(读出了羚羊“善于奔跑”的特点。)
师:(出示:)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生:(读出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特点。)
师:(出示:)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生:(读出了小熊猫“行动敏捷”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第四段课文在句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用了四个“也许”,是排比句。
师:为什么要用“也许”呢?
生:因为这些珍稀动物不一定能看到,所以要用“也许”。
师:是的。你到九寨沟有可能看到这些珍稀动物,有可能看不到。如果你看到了,那是你的运气好,你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齐读第四段课文。
生:(齐读。)
师:第四段课文写的是“异兽珍禽”,你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段课文只写了“异兽”,没有写“珍禽”。
师:你有一双敏锐的发现的眼睛。是不是九寨沟没有“珍禽”啊?
生:不是的。九寨沟有上百种珍禽呢!
师:看来这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我们来补写两种珍禽。(出示“锦鸡”和“天鹅”的图片。)请男同学写“锦鸡”,女同学写“天鹅”,用上“也许”开头。
生:(写这两种珍禽。)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也许你会在草丛中看到一只色彩鲜艳的锦鸡,它用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毫不畏惧。
师:写得好。把锦鸡写得活灵活现。
生:也许,你还会看到一只只洁白的天鹅,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已从湖面滑过,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
师:写得真好!让我们看到了天鹅的动态美。
师:把我们写的这两种珍禽的句子补到第四段课文中去,课文就非常完美了吗?
生:这样一来,第四段课文太长了。我们可以拿掉课文中写的两种异兽的句子,再补上我们写的两种珍禽的句子。
师:你想得不错。不够这只是一个银点子。有没有谁能想出一个金点子,在第四段课文中不添加任何文字,只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即可。
生:把这段课文最后的句号改成省略号。
师:掌声!你真聪明。改成省略号不就行了吗?一个标点胜过一大段文字。同学们,千万不要瞧不起标点符号,一个标点值千金呢!
    四、回读:再现美丽的风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不想验证一下,这节课我们在头脑中建构的九寨沟的画面,有多美?
生:想,非常想。
师:老师没有去过九寨沟,很遗憾。我有一位同事去过九寨沟,拍回了许多照片。我请同学们欣赏这些照片,并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担任解说员。
(柔美的音乐响起,出示一张张照片,两位同学用课文中的文字解说。九寨沟风景与课文的文字相映照。大屏幕就像一面神奇的魔镜,刚才读过品过的文字,伴随着几十张美轮美奂的照片,显得更加灵动而润泽了。同样更加灵动而润泽的是两位解说员的解说。同学们看着听着,入神了,每一张脸庞都那么生动,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生:九寨沟真是太美了!我一定要去九寨沟!
师:(深情地)九寨沟/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个童话/九寨沟/一首美妙的诗/
/一幅缤纷的画/一个永远看不厌、讲不完的童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