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5-0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濮群

 

22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重点指导“筝”“翘”、“转”、“撒”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刘老师的三件事并列写小标题。
3、品读第一段,感悟春天的特点,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古诗揭题,设疑激趣。
1、古诗导入:在这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的春天,老师不禁想起了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村居》,还记得吗?哪位同学来吟诵一遍?
2、学习“风筝”(先写再正音):其实诗中的“纸鸢”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风筝),“筝”是个生字,请同学们拿出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板书:风筝),上面竹字头,因为古代的风筝是用竹篾扎成的,下面是个“争”字,中间一横要长而有力,下面的“竖钩”要挺直,这样我们的风筝才能飞得高飞得远。谁来读读这个词?(点评:这个筝是后鼻音,在这儿读成轻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3、完成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与风筝有关,叫------“理想的风筝”(补完课题),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课题。
4、质疑:这篇文章是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的作品,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风筝为什么会有理想?相信学完本课,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生字新词,练读有关句子。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练几遍。
2、(小黑板出示词语)这些词你会读吗?
眯起来     慈祥   忠厚
撑地       跳跃     旋转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1)先练练。(自由读。)  
2)谁先来? 指名读第一组。
▲这组词与什么有关? (刘老师的外貌和动作)
▲词语是有温度的,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一组词语吗?
▲课文的段落里,你能读出更丰富的内涵,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吗?
指名读: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从作者的这一段描写中,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忠厚老实、慈祥、有腿疾)
(3)指名读第二组词语 。
①指名读第二组词语。
②这组词中,要请同学们特别注意“转”的读音:
▲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看屏幕(多媒体出示课文语段: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这里面有几个“转”? 有没有同学预习的时候注意它的读音的?在课文中,它读什么呢?
▲我们没办法确定读音时,怎么办?(查字典)对,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来确定读音,的确是个好办法。老师课前也查了字典,发现转”字有两种读音,当表示改变方向时读“zhuǎn”,如转身、向左转等;另一个音则读“zhuàn”,表示绕着某个物体移动,打转,如转圈等。
▲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段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琢磨文中的“转”字表示什么意思?这个字的读音和它的意思密切相关,你能根据老师的义项来选一选吗?
③自己试着读一读。纠正后再齐读。
④这段话又写了刘老师的什么呢?
(4)指名读第三组词语。
▲看到这组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适时理解三个词语的意思)
▲文中就有几段文字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刘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一句话我们也可以浓缩成几个字。你也能试着像老师一样概括其他的几件事吗?(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 ) 【板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几件事?)
剩下的1~3节写什么?(板书:忆起老师)【板书】
10~11小节又写什么?(板书:思念老师)【板书】
2、概括主要内容: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就可以很快理清文章的脉落,把长文读短,同时还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四、赏读春景,了解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作者却从写景导入,很有特色,齐读1~3节。
2、请大家再轻轻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这里有个生字“翘”:
A、正音,齐读,还可以组成“翘首遥望”。它还有另一个读音“qiào,学生组词,(辨析:“跷跷板”)。
B、出示连翘花的图片:你能用一两个词,或者一两句话说说所看到的连翘花吗?
3、第2小节写的是什么?你从第2小节感受到的是什么?(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4、是啊,作者笔下的春天可真美啊,作者又是如何把这美丽的春天写活的呢?(作者连用了3次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5、让我们一起想象着这如诗如画的春天,美美地读读第二小节,感受一下春的活力。
6、正是春天里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景象和那一只只飘飞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看到风筝就想起了刘老师,在写作上这就叫“睹物思人”。那这一段中哪些词又让你感受到了对刘老师的思念?(又,每逢,不由自主)
(“又”字去掉那就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加一个“又”字,就加进了作者的情感。自己试着读读,“又”字让你体会出什么?作者的喜悦。作者对老师的思念。是呀,春天又到了,又能看到天空的风筝,就像又能看到刘老师一样,多叫人欣喜呀!齐读。老师还觉得这个“又”字和下面的“每逢”是一个小小的呼应,第一节是又到春天,第三节是每到春天。看似不起眼的字词,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在里面,看来我们学语文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7、为什么要写第2小节呢?这一小节是不是可有可无,我们留一个悬念。
8、1—3小节描写的景美情真,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五、小结全课:
这刘老师的风筝又为什么说是理想的风筝?我们留待下节课再去细细品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认真描红生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