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信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理性思考】
它的美来至于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描写手法也是平平淡淡,没有过多气氛的渲染,就是人物对话也是少有的不出现提示语。但人物的所作所为却感人至深,“诚实与信任”的思想美好品质跃然纸上。该文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容易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根据阅读的一般规律,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第一课时必须引导学生读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对于读准课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该落在哪里呢?根据课标对中年级提出的要求,进行根括能力的培养,相关习作知识的渗透,可以作为第一课时的重要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学会几种根据段落大意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对话无提示语等写作知识。
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重点难点:学习根括大意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路,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几乎每个同学都听过这个故事,老师小时侯也不止一次的地听过。可以这么说,《狼来了》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这么广泛地代代相传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课题中的“诚”是个生字,它与“城市”的“城”很容易混淆,你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老师用小黑板出示了三个词语:驱车、能见度、责任。
(1)指名学生读词语。理解“驱车”“能见度”的意思。
(2)师:读这三个词语,总让我们想起一个怎样的场景?(发生交通事故的场景)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第一至第三小节,看看课文里写了一件怎样的交通事故?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同学能用上小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交通事故。
(5)学生交流。(一天夜里,因为能见度很低,“我”驱车回 时,不小心把停在路边的一辆红色小车一侧的反光镜给碰碎了。“我”认为责任完全在自己,于是给车主留下了字条,表示愿意作出赔偿。)
(6)提示概括段意的方法:抓词法。
2、师:课文的第四节至最后第二小节是写了小红车的主人与“我”的对话。内容比较长,我们怎么做才能抓主要内容呢?老师再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问题法(小黑板出示两问题:在电话里,小红车的主人说了些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一读这几小节。
(1)学生分角色读这一部分内容。(因为老师提醒这一部分是写在电话里的对话,同学们可以做着动作分角色朗读。)
(2)指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3)师:这部分写的是对话,但是没有出现提示语,下面老师把提示语补上,请同学们再次分角色读。我们来体会一下。
(4)讨论:你们觉得这样读有什么感觉?(很啰嗦,不简洁)
(5)正因为在这里把提示语写出来,会让人感觉很啰嗦,所以作者就干脆不写了。好,那我们去掉再分角色读一读。(学生再读。)
(6)讨论:小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后,老师让同学把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小红车的主人给“我”来电话,“我”主动提出赔偿,可小红车的主人说,“我”给了他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诚实与信任。
3、师:那最后一小节,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想想文中写了些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后交流:小红车主人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诚实与信任。
(2)师:你觉得这两点中,哪一点重要?(第二点)那我们就把第二点留下来。谁来说一说?(小红车的主人让“我”明白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种方法老师自称为“删减法”,删掉次要的,保留主要的。(出示:删减法)
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师:根据刚才的读书,我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做好记号。(学生做记号)
(2)师:谁能把刚才所说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说)同学们发现了吗?把这三部分内容连起来,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把这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式称“段意连接法”。同学们以后也可以用。
四、作业:
收集自己身边的有关诚实与信任的事例。
板书:
诚实与信任
驱车 能见度 撞碎 责任
小红车的主人为什么打电话?
深深地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