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也精彩
发布时间:2015-0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傅明霞

 

“插曲”也精彩
                          横林实验小学小学    傅明霞
背   景:
这是Unit 6 Holidays 第一课时B、C部分的教学,在简短的Free talk后,就直奔主题。
教学片段:
T:Boys and girls,do you konw any Chinese tradional holidays?
S1:Yes.Spring Festival. 
S2:Dragon boat festival.
S3:Mid-Autumn Festival.
(T show the card of this festival...
学生们把事先预习的节日名称一一呈现,一切都是进行地那么顺利。突然有位学生冒出来一句“Qingming Festival”,这突来的声音,打破了原来的进程,也让我暗吃一惊,(因为我准备在后面的课时中补充,但这一课时中我没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其他学生也静了下来,寻找着“插嘴”的人。我开始扫视班上的学生,是郁潇。“郁潇,你是从哪儿学来的?”我不假思索地问。“暑假我参加英语培训班的时候,我们老师教的,而且还教了其他的节日,我都记着呢。”“真的吗?你真棒!”我由衷地赞赏着,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讨论声。接下来怎么办?是把它作为小插曲,一带而过,继续原定的教学内容,还是顺着的郁潇“声音”走下去?看着学生钦佩的表情、求知的目光,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决定把其他要补充的传统节日在这节课教完。“你们想学郁潇刚才说的节日吗?”“想。”学生齐声回答。于是我教了他们其他的节日:元宵节、清明、重阳节,并和他们一起探讨了这些节日的时间、人们在不同节日做得事情以及他们在这些节日里的所作所为,他们都兴致盎然、非常投入。看着这一幕,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他们学到了自己感兴趣、有用的知识。
反   思:
 “插嘴”是课堂教学的小插曲,是学生情急之下、不由自主的无意识表现,这里面包含学生诸多的认识和情感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用心对待,并合理处理:或“置之不理”,进行冷处理;或加以利用,就像本课生成更多的精彩。虽然这节课我原来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得利于这节课的学习,后来本课的句型和其他的教学都非常顺利,而且比书上的要求有了更大的扩展。
 “插嘴”,有时是学生的“灵光一现”。面对学生的这一行为,教师是在举措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错失一个个教学良机?还是在亲和对话中利用好学生的那“ 灵光一现”,拥有一份意外惊喜?细细想来如果当时我不善加利用,挥手一擦,擦去的就是一份师生平等亲和力的张扬和学生智慧灵光的闪射。虽然保留住了精心设计的教案,但失去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因此,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可能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