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为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6-05-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逸
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而有些行为则与先天性行为不同,是后天获得的经验性行为,称之为学习行为。
西方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坏习惯一但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丢掉一份可观的工作。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经常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具体的如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在课桌上乱刻,课间脏话不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霸道、任性、顶嘴,无交通意识,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差等等。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担负的重任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梦想的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到四年级为符号创造阶段,会记忆式的把特定的物品定义为某个造型,大量的电视、电影会设法进入儿童的艺术表达。老师会时常帮助儿童回忆一些重要事情和所描绘物体的特征,如为了发展儿童对人物动态的表现符号,老师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校园中大课间的跑步,跳跃,投掷等活动中来。如果将这些活动付诸实践,富豪中固有的概念就会更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学习行为有助于教学更好的开展,并起到积极的作用。四五年级前,他们大概已经有了大量使用艺术媒介的经验,而且学会了许多相关的技能。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对自己的作品也是更加精益求精,更好的去组织画面,处理空间关系的能力,学习行为到底能对美术教学起到什么作用?即使是在一周短暂的两节课内,我们也能让孩子通过密切观察有新的发现、锻炼记忆力、通过反复的回忆在脑中形成空间布局的能力、发挥更多的想象空间、培养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什么叫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或者说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养成的。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能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人生之基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会使一生受益无穷。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则是指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好的习惯养成更需要老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地去培养。美术课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很好上的,在课上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其实不然,我们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这不是一时半会,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更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做到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