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筹。可见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 严格要求,细心关怀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六(4)班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一贯对学生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平时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告诉他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如上课不许离位,不许谈笑。在学校不许追逐打闹;不许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不许在课桌上、门窗上乱涂乱画;不许践踏草坪……让这些规章制度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及时指正,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作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力不强、持久性差,难免会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出现。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只是一味地批评、大声训斥,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当老师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
作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力不强、持久性差,难免会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出现。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只是一味地批评、大声训斥,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当老师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特别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特别爱接话把。我曾经很认真的和他谈话,但是他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大扫除中非常卖力,我在班里当众表扬了他,并和同学商量,由他暂代劳动委员,他和同学们都欣然接收了我的建议。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出现在清洁区打扫卫生;每天放学,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干净教室才离开;每天的作业,也开始认真完成;每天他都能和同学逐渐学会了礼让,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并主动把自己的学具借给同学使用;更可喜的是,他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他的变化,所有同学都给与了肯定。在班干部的改选中,他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劳动委员。从此,他的劲头就更足了。后来,他也有反复,但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醒,他又做的很好了。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身上的坏习惯逐渐改掉,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
二、用榜样来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
二、用榜样来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
当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我们如果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思想理论具体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是无声的力量,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注意卫生保洁,不乱丢果皮纸屑。每天我走进校园,如果发现校园内地面上有纸屑,我都会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我也是轻声细语的对学生说话等等。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几年以来,我时刻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并没有随时指责孩子们的做得不到的地方,而是随时和孩子们一起纠正错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集体的公共事务都有学生热心参与,对于份内的事情没有学生互相推诿了。如此看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用“国旗下的演讲”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丰富多彩,我校每位担任“国旗下讲话”任务的学生都能紧跟目前形势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演讲。有英雄人物故事,有纪律法制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心理健康教育,有保护环境卫生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英雄人物故事是对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走向成才之路。通过学习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达到知、情、行的统一,由感情认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去年借国庆节之际我校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有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烈火烧身,有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英勇跳崖。有的学生听了这些故事都流泪了,回到班上,我又借机让学生讨论:你觉得我们以后要怎么做,才对得起革命先烈?学生受到了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的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国旗下的纪律法制教育效果也很显著,通过一些有关纪律、法制小故事、小案例,让学生明白遵守法纪、法规,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遵守班规班纪做起。通过纪律法制教育,把纪律要求和法律知识变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从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做起,那就得有集体荣誉感,关心爱护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持公共卫生,不撒谎,有错就改。通过“五爱”教育,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用“国旗下的演讲”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丰富多彩,我校每位担任“国旗下讲话”任务的学生都能紧跟目前形势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演讲。有英雄人物故事,有纪律法制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心理健康教育,有保护环境卫生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英雄人物故事是对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走向成才之路。通过学习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达到知、情、行的统一,由感情认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去年借国庆节之际我校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有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烈火烧身,有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英勇跳崖。有的学生听了这些故事都流泪了,回到班上,我又借机让学生讨论:你觉得我们以后要怎么做,才对得起革命先烈?学生受到了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的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国旗下的纪律法制教育效果也很显著,通过一些有关纪律、法制小故事、小案例,让学生明白遵守法纪、法规,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遵守班规班纪做起。通过纪律法制教育,把纪律要求和法律知识变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从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做起,那就得有集体荣誉感,关心爱护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持公共卫生,不撒谎,有错就改。通过“五爱”教育,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在细节中形成学生善良的品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对的、善的、恶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我会随时利用时机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我们班有两个学生说话不流利,上课回答问题咬字不清,都会有同学偷偷嘲笑。我不动声色,等全班安静下来之后,慢慢地说:“刚才你们在笑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到?”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没有笑,在认真听。”我顺势引导孩子,“对啊!老师在认真倾听他说话,我们其他同学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样,你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学生。”如此几次,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成效。虽然孩子身上已经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五、教育在家校联合时最容易成功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我们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大的差距究竟问题在哪呢?其实,大家都明白,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同步,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情境影响对孩子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对此,上个学期我组织了多次家访活动,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交流育子心得,开展专题讲座等,就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老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