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发布时间:2017-0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涛

 

[教材简解]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由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散文。文中描绘了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平凡与独特,课文语言清新,文笔优美,结构严谨。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并理解相关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段落,理清文章脉络。
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段落,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夹竹桃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必须渗入的重要目标。首先要知晓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情感是离不开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而抓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是理解语言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选择几个关键词为突破口让学生尝试概括主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课堂效率,课前让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抓住关键段落,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夹竹桃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重难点,因此教学本文要探究课文是怎么写,读中悟法,读中学写,引领学生紧扣文中关键句段在经历阅读体验的同时习得表达的方法。
[设计思路]   
阅读文本,首先抓住文章的题目,再通过反复读文章,整体把握和体会。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哪几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的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析词读句理解含义并结合理解做好批注。分组交流让学生用上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这样抓住关键性的词句,就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即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请同学们好好欣赏。(播放夹竹桃音乐视频)。这一幕幕花的海洋给你什么感觉?(富有童趣、如诗如画)看到这些花,你还想说些什么?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叫什么吗?
2、它就是——夹竹桃。(板:夹竹桃)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夹是一个多音字,知道为什么叫它夹竹桃吗?我们先来看一下看字典中的解释,(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因为夹,它是夹杂、掺杂的意思,而夹竹桃叶子像竹子,花像桃花,夹杂了两种植物的特点,所以它念“jiā”,所以这种植物人们就称它为夹竹桃。
3、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读课题,齐读课题。
4、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了解夹竹桃。(再板:19 
二、初读课文,巧识学词
过渡:其实夹竹桃既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对它情有独钟。因此作者笔下的夹竹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领略吧。
1、出示自读要求:(1)认真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边读边想,季羡林老先生对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用波浪形划出。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A: 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夜蛾 乍起
            B: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C: 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韧性
(1)学习A组词语。开火车读,正音。
     指名回答,乍起是什么意思?请你来说。(预设:说得真完整,乍字就是忽然的意思。)理解字义时我们可以通过偏旁来揣摩,比如蛾字,让我们知道是一种虫子,比如榆字可以联想一种植物,藻是一种水生植物。这些笔画较多的生字,在书写时要写得紧凑些。
 “熏”有三种解释,(课件出示)。“熏”是个会意字,(黑板上贴出“熏”字的小篆)看老师板书,对你理解“熏”字一定有帮助!上面的“彻”表示火烟冒出,中间是一扇窗户,下面是两个火,猜一猜熏的意思:火烟或气味冒出,接触物体的过程就是熏,后来引申为环境对人的习惯和品行的影响,比如熏陶;现在的熏字,书写时注意笔顺,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书后的生字,开始描红,注意三个“一”。描红好了以后用你的眼睛告诉老师,这些字还可以组什么词?指名回答。
   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并积累,学习语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2)学习B组词语。自读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美不胜收”是什么意思?把词语送进句子,出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指导朗读。(根据画面理解词语,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把想象送进词语,我们再来齐读这组词语一遍。
3)学习C组词语。指读,这组词语讲了什么?(读得很准确,要是注意节奏就好了,要是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情那就更棒了。)出示夹竹桃图片,边放边讲。你知道“叶影参差”什么意思?(出示“参差”多音字不同解释的选择题)请从这三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指名回答。可见完全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词语的时候要好好琢磨。齐读这组词语。
4)男女生分组读,再齐读三组词语。把字音、字形记在心里,边读边想象。
过渡:同学们,我们要发现规律,并用规律学习,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掌握了生字词,咱们学课文一定没问题,请快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季先生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三、走近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季羡林散文集自序中的一句话:“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从这句话当中可见季老先生对写作的精益求精,也可见这篇200来字以“夹竹桃”为课文题目的散文定是凝聚了作者对夹竹桃别样的情感。
2、那么季羡林对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课文的哪一小节直接点明了?指名回答(出示课文第一段)
3、师生围绕夹竹桃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进行情入境的朗读、品析。指名读(强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板书),齐读。
4、由两个“最值得”可以断定,季老先生的这段话是发自内心的,对夹竹桃的感情是真挚的,夹竹桃在季老先生心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承载了作者无限的童年回忆。(再齐读第一段)
5、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看似平凡的夹竹桃是如何感动季先生,并让夹竹桃成为季老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6、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7、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指读。这句话正是季羡林先生的心声,他告诉我们“我爱上了夹竹桃”(板书),正是因为(板书:韧性 引起幻想)。第6自然段概括了夹竹桃的两方面特点,又放在课文的结尾,师小结作用:既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8、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用三角符号标注,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这些段落写了夹竹桃的什么特点。
9、指名分段读课文,通过朗读注意学生读书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及时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了夹竹桃在作者心里是与众不同的,它独特的风姿让老师仿佛看到了季羡林老先生他那的童心和宁静的心境;哦,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走进了季羡林老先生的大院子里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板书:奇妙有趣……)
10、课文正是重点地叙述了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引发的幻想,分别是课文245自然段。(读书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能读出感情,这才能提高水平。)  
11、指导理清脉络,知晓段落大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老师的板书,想想课文该如何分段,并说说段意。指名回答。—(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二(2)描写作者家中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三(3~5)写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四(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12、小结:季老先生之所以爱上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不仅充满韧性而且引起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原来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其实包含了季老先生非常丰富的情感。
四、聆听大师,深入感悟
1、同学们,王冕爱梅花“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爱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季羡林的生平资料,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有人说夹竹桃的生命生长就像季老先生的一生,2006年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给予他的颁奖词是—(课件播放季羡林获得感动中国物颁奖现场的视频)。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季老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感悟了夹竹桃的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走近季羡林先生,聆听大师对夹竹桃的情深。
4、其实作者爱上夹竹桃并无道理,课文介绍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还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好好品味作者与夹竹之间美好的回忆。
五、作业布置,拓展新知
1、抄写并积累文中优美词语。
2、完成本课的补充习题。
3、推荐阅读季羡林散文《五色梅》、《海棠花》。
六、板书设计,归纳结构
                            19. 夹竹桃
                                        ——季羡林
                       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
                            奇妙、有趣
                          韧性、幻想
                        我爱上了夹竹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