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提问”:从关注“语用”到指向“思维”
发布时间:2017-11-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红林

 

小学英语课“提问”:从关注“语用”到指向“思维”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张红林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围绕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能力
正文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表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教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关注他们思维的训练。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与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目前有些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低效等问题,对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关注不够,值得引起重视。本文将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切入点,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积极思维的时间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课时少,而任务重,加上学生语言能力亦有限的客观现实,一些教师习惯于自己主宰课堂,希望带着学生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走。教学设计时课堂提问的时间预设不合理,课堂上留给学生使用英语自主思考的时间相当有限。有时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教师的提问也变成了自问自答。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大大降低了提问本身的意义。
2.提问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导向作用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经常有不少低效的提问。学生只是需要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还有的教师什么都要问,杂乱无章,缺乏整体设计。这样的课堂貌似热闹非凡,其实是流于形式,不能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发展。课堂上,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是学生思考、提高的机会,但并不是多多益善,应该讲求质量。
3.课堂设问大多属于封闭式问题
课堂提问一般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封闭式问题包含着教师事先知道并期待的答案。开放性问题则无确定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促使语言交际更真实,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现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多习惯于设置封闭式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思维活动以机械记忆为主。
4.问题表述不够清晰,形式单调
有时教师的提问表述模糊不清,使学生感到迷惑,不知如何作答。比有老师问学生:What are your parents’ jobs?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因为很多人的父母都从事不同的工作。应该把问题改为:What’s your mother’s job?或What’s your father’s job?这样就比较明确了。有时教学要求又过高,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也很难回答。有的课堂提问多用一问一答式,形式单一,缺少话轮,师生间对话缺乏真实性。
二、利用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1.更新观念,根据学情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1)转变教师角色,当好学生思维的启迪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的思维应起导向作用。因此要转变传统教学角色,放下居高临下的身份,以一种平等的协商者或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或参与活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启动时,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当学生的思维积极的向前推进时,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导他们开辟新的思维道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的提问则可以帮助他们明确方向。在学生有能力自主提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提问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提问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解答问题,必要时通过追问或提问下一个学生,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回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样也可以给教师留有时间解读学生的答案,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引导,挖掘出学生真正的疑惑所在。
(2)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首先应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更要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针对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 Story Time板块,我在导入时和学生进行如下交流:
T:What date is it today?
S:It’s the 20th of December.
T:Chritsmas is coming soon.Do you know this holiday? Could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it? How did you spend last Christmas?
S:I know
……
学生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圣诞节虽是西方节日,但学生们还是有经历的,也很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提问,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启发他们对话题的思考。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在想象和回忆中进行自主体验,使对话的情境更真实,充分尊重了他们的话语权,也为进一步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2.巧设问题,发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1)挖掘文本留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教材受篇幅、课程目标、学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有众多的留白部分。这些留白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它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反思和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参与和发挥想象,让他们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和创意用语言表达出来。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2 At Good habits Story Time板块,故事描述到:But Liu Tao has some bad habits. He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late at night and does not go to bed early.这里就有留白:刘涛为什么会很晚做作业?他放学后干什么了?笔者在此设问,与学生展开对话:
T:Liu Tao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late at night. What does he do after school? Can you guess?
S1: Maybe he helps his classmates clean the classroom.
S2: Liu Tao likes football. He plays football after school.
……
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独特想像,去阐释这些精彩的补白,让学习更有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设计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敢于对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 A healthy Diet Catoon板块的故事讲述了Sam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在回家路上当它们在桥上休息时,Sam手里拿着的鱼落入了河中。在学生理解了故事大意之后,笔者这样提问:If you were Sam, what would you do then?
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后,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S1: I would swim in the river and get the fish back.
S2: I would ask the ducks in the river for help.
S3: I would say “Sorry” to mum. And go back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a new one.
……
真是各种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界。“If you were Sam, what would you do then?”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的提出,真正凸显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即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要及时有效地评价,呵护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必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走出唯一答案的禁锢。
3.启发自主提问,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1)营造氛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对新句型的教学,也多采用机械跟读和操练的方式,在学生有能力自主提问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 Chinese New YearStory Time板块。内容是香港女孩Anna给内地女孩Su Hai的一封电子邮件,描述了春节将近他们家在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打算在春节期间干些什么,邮件末尾询问Su Hai在春节有什么打算?涉及的主要时态是be going to。其实Anna对内地的春节是很感兴趣的,也有很多问题要问,笔者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
TAnna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Su Hai’s Chinese New Year. Can you help her ask some questions ?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S2: What are you going to have on Chinese New Year Eve?
S3: Where are you going on Chinese New Year Day?
……
如果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那就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契机,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就能激发学生,改变学生上课只会回答不是提问的现状。
(2)引导质疑,深化提问的意义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受教材束缚太多,同样,学生受教师和教材的牵制也太多,对文本缺乏质疑的意识,也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面对一些值得推敲的文本内容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以自己个性化的视角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提供思辨的体验。
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是个经典童话,在教学完Story Time板块设计读后活动时,笔者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经过交流,有小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Q1: The mouse is so small and weak. The lion is very large and strong. Why does he say he can help the lion?  
Q2: Why can the mouse make a hole in the net, but why the lion can’t ?
Q3:Why didn’t the man catch the mouse?
……
看孩子的语言表达有语法错误,有的小组甚至夹杂着中文来质疑,但都是学生阅读故事后经过自主思考后的直观感受,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同时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故事的寓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提高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和意识,才能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转化为自觉行为,并将课堂提问做为重要的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情,结合教材,精心设计问题,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舞台,实现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俊.2015启迪学生思维构建魅力课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2528.
3.李长健.2015巧用教拆插图培养思维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1):182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