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发展建设博爱课堂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手册
负 责 人 诸晓燕
组 别 数 学
参 与 者 周小燕、章晓贤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2017年02月——2017年06月)
课题组成员学期研究工作要求:
一、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
二、经常阅读书籍,掌握新理念,新思想,获得建设博爱课堂的研究的启示,并撰写好读书笔记(每月一篇)。
三、上一堂研讨课,有教学设计、活动反思等过程性材料。
四、积级参加本组各类活动,能及时撰写活动感悟。
五、完成一份研究小结或论文。
横林实验小学建设博爱课堂课题组
2017年02月
一、 我的研究重点:
1、基于博爱课堂基本精神,优化课外学习活动(作业练习、实践活动)的研究。
2、基于博爱课堂基本精神,改进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
二、我的读书笔记:
阅读书目1 |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 |
内容摘要 |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 |
反思点滴 |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各种习惯,小学生容易形成,也容易改变。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他们不良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习惯当中,其中一种就是作写习惯。 |
阅读书目2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
内容摘要 |
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低年级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加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加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
反思点滴 |
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
阅读书目3 |
培养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途径 |
内容摘要 |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它是后天获得的. 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反映. 在桑代克的联结论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引领下,通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注、细心的数学作业习惯,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作业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作业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反思的习惯等途径,改善初中生不良数学作业的状况,形成良好数学作业习惯.
|
反思点滴 |
营造安定作业氛围. 学生的数学作业粗心、不专注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够安静、受过多杂务干扰,心绪烦乱,情绪不稳.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不能专注、细心地完成作业. 老师有必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氛围,排除干扰,稳定情绪,让学生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完成作业,从而营造“宁静而致远”的作业氛围.
|
阅读书目4 |
浅谈认真做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 |
内容摘要 |
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要求学生勤用练习纸,认真仔细地完成计算. 对于应用题,主要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单位名称有没有写错. 检验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时,提倡学生用逆推的方法检,验“解决问题”的计算结果. 比如:蝴蝶飞行的速度是120米/分,它飞行5分钟一共飞行多少千米?当算得路程时,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看速度是否等于120米/分. 这样轻而易举的就能判断计算的对错,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再者,合理应用估算也是检验做题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种要求长期不变. 这种做法长期坚持,不仅为学生眼前学数学带来好处,而且也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好处,能使学生养成遇事扎实严谨的良好习惯. |
反思点滴 |
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 我们还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入手,靠日积月累,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这样做,目的是要养成习惯,关键是要养成凡事认真的良好习惯. |
三、我的课堂研究(设计、反思围绕研究重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第62页例9、“试一试”、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转化成小数以及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和小数 的大小。
2.让学会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善于分析、合理推理,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交流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小数的记数单位是什么。 0.2 0.32 0.6 0.321 教师小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2.比较两位小数的大小。 0.46( )0.36 0.23( )0.4 ( ) (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教学例9。
(1)出示情境图,谈话:从图上能了解哪些信息?
(2)谈话:要求我们回答谁用的彩带长,就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 0.5 ○ 3/4
(3)谈话:0.5米和3/4哪个长一些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交流:哪个长一些?你是怎样比的?
交流不同的方法:
和1米的一半比较,0.5米是1米的一半,3/4米超过1米的一半,0.5米小于3/4米。
把3/4米化成小数比较,3/4=3÷4=0.75,0.5米小于3/4米。
画图比较。
提问:3/4是怎样化成小数0.75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
指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
小数和分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大家在直线上表示出0.5和3/4的点,再比较大小,填写结果和答句。
怎样表示0.5和3/4的?哪个数大一些?为什么?
说明:0.5可以表示一半,在一个单位的中点,它在3/4的左边,0.5表示的长度比3/4短,0.5小于3/4。
(4)教师指导学生回顾交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
指出: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2.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说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10。
把0.3、0.13、0.213化成分数。
(1) 教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要求。
(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化成的分数各是多少。
你认为小数化成分数可以怎样想?
指出: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位数直接写成分数。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一千分之几……
4、回顾小结。
回顾例9和例10的学习,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分数化成小数怎样化的?小数化成分数呢?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根据小数的位数直接写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二、练习应用,内化提升。
1、教学“练一练”。
仔细观察每组数,说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转化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较的,为什么这样做?
2、做练习九第11、12题。
3、做练习九第14题。
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观察每个要填写的分数,还可以看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
填写小数是怎样想的?
观察直线上的分数和小数,能找到哪些相等的分数和小数?
请大家记住这些常见的分数各等于哪个小数,或者这些小数各等于哪个分数?
4、做练习九第15、16题。
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四、总结回顾,建构知识。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怎样来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
四、我参与的活动:
时间地点 |
五年级办公室 |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
活动内容 |
诸晓燕:当今社会,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章晓贤: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本节课中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出。邵一枝: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寻找共性,找出不同,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夏一震: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活动感悟 |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时间地点 |
多媒体室 |
活动主题 |
课堂研讨 |
活动内容 |
一、 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
活动感悟 |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
五、我的期末小结: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该是多层面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平时我们总会听到有些老师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学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作业做得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写的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教学外,课后的作业也不容忽视。怎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使用了“批改+语言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给学生作业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对于学生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耐心的去与孩子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