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10-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蓉梅

 

一、对教材的处理:
《我们为祖先而骄傲》属于“我们都是中华儿女”这一系列的课文。这一课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明确的主题——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根据这个主题,本课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两个板块四个点。这非常符合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遵循这一条原则,笔者对教材的设计始终围绕一条情感线,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文本呈现的文化纽带为点,由点及面,层层渗透,层层深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样的设计思路既符合整个课程的设计原则,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二、对内容的处理:
内容更全面,领域更广阔。围绕一个话题,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全面而具有代表性。以本课为例,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两大板块:文化与艺术。文化的代表是孔子和司马迁;艺术的代表是诗、书、画。应该说本教材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基本反映了中国古文化的精髓,但是品德与社会之妙处就在于如果你只是向学生干巴巴地拎起这四条线,这还远远不够,从文中的留白,从文中的一两个问题甚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关的课题,涉及的领域之广是其它任何科目都无法可比的。一个点可以拓展成一个面,如第一课时对历史的纵横比较;第二课时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材料补充;第三课时以老外学书法为铺垫等等。新课标指出:“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内容充实了,文本就可以立起来。这篇课文经常在无形中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化名人、艺术瑰宝,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表象找到了道德归宿。
三、对活动的处理:
活动形式多样:讨论、资料调查、表演、游戏、欣赏、讲故事等等,只要能为文本服务,只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