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梦婷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树如人,人如树”。但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一是借助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感知宋庆龄;二是借助宋庆龄的图片,唤起学生感受宋庆龄的高雅气质;三是让学生搜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她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她的青春活力,她的神圣不可侵犯,她是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及人类的进步事业;四是引导学生在树与人间寻找人格的共性,明确樟树与宋庆龄的关系的内在关联。
在处理第五小节的问题时,应抓住一个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樟树的可贵之处来教学。而这两者也是相通的,在学习到樟树驱虫功效时可以和石榴树的对比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我要思考的。
通过对本课教学片断的整理,使我更清楚认识到,在课堂上,要有条理地给学生上课,深入浅出,就必须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还有一点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能学会课文写作的方法,进行篇章的仿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