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课题小结
发布时间:2017-12-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何霞

 

三年以来,我们音乐组积极投入了学校的《着眼学生发展,建设博爱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回顾这三年来的研究之路,我感到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逐步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本着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目的,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和教学模式的探讨,现将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作以下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加深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地实施与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支撑,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实际的“着眼学生发展,建设博爱课堂”的知识,我们音乐组利用每周二的备课组教研活动日,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等,学习其中的精华,追逐先进的理论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主动做好笔记自己消化内容,吸收新鲜的养分,体味研究的乐趣。三年来,我们音乐教师读通透课题方案,深入学习有关“博爱课堂”的相关材料,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课题理念。
二、在课堂中深入博爱教学,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
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走进《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都让我们的心灵氤氲在一种有品位的精神氛围之中。透过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教授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赤子之情。徜徉其中,我们呼吸到的是作为教师应具有的博爱情怀。肖教授爱这个世界,爱万物生灵,更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因为爱,他也把犀利的笔触也伸向晦暗的一面。他直言不讳:“我们的教育中太缺少爱、宽容和自由了。是啊,我们偶尔因为发脾气而出手惩罚学生的时候,是否想过孩子们的感受?当我们说出不文明的话、做出不道德事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会给孩子们留下怎样的印记?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学习上“扶智”,更要在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我们要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能够宽容和同情并给予明确的指导。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做教育,就会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中时时感受到教育确实有着丰富的情趣,也有着美妙的艺术感受。
   平时只要有时间,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任务,利用课堂教学,渗入博爱精神,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通过个别优秀学生带动另外一些学生一起进步,运用及时评价给你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很愿意上音乐课,很愿意在课上充分的表演自己,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同伴,课堂的交流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被动倾听,着力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学会又耐心又爱心的学习方式,建立起有爱有效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带着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提高,实实在在的善于发现问题,在课堂中精心梳理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三年来,我们音乐组丝毫没有放松对积极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机会与教师一起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们备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博爱这块思想理念,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节课,教有所思,善于总结。边研究边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及时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反思。课余时间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做到每节社团课就是一节高质量的展示课,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地让孩子沉浸在博爱音乐的氛围中。
四、课题研究的收获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不断学习,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总归会遇到问题和困难,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样研究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的过程,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工作习惯,遇到一些教学经验或者教训能到及时总结与转变,及时记录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着手寻找解决途径,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社团的力量,获得了一些佳绩,2016年武进区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17年第五届市民艺术节武进区中小学声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OM情景剧在常州市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研究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期待获得更大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