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回声
四年级 何霞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亲爱的回声》,用歌声表现出人声与回声的奇妙和谐的音响效果。
2、掌握6/8拍的节奏形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教唱
2、用轻快和谐的歌声唱好歌曲的人声和回声
3、感受6/8拍的节奏形式及强弱规律
一、导入
1、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跟随小兔淘淘来到美丽的山谷里,和大山打招呼。
2、出来听到小兔淘淘的声音,你们还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
3、来自山谷的回声。我们的声音是会反射的,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回到我们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回声了。不过,想要在山谷里听到自己的声音,首先我们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原声,音量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呢?(很强)
4、我们可以用一个力度记号“f”来表示。那听到的回声和原声来比较,它的音量是怎样的(比原声低),其实就是比原声轻,我们可以用力度记号“p”来表示。
5、下面我们也来做个回声游戏,老师来扮演原声,同学们扮演回声。提醒大家老师是一个人,而同学们是50个人,大家一起来表现力度弱的回声非常考验你们对声音的控制力。现在想象,我就站在山谷里“喂······”“你好啊······”
6、你们真聪明。我们交换试试,同学们来扮演原声,老师扮演回声。
7、我们的配合真默契。接下来,老师要用歌声来演绎回声,“亲爱的回声······”
歌声里老师用了什么跟大山打招呼的?(哈罗)
8、跟老师唱一唱,提醒牙关打开,嘴型饱满。
9、跟老师合作演唱,请同学们扮演回声。
10、我们就把这一句作为今天的练声曲,请同学们再跟老师合作一次,你们继续扮演回声,也就是括号内里的歌声。
11、请同学们完整演唱这一句。
12、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演唱,一、二组表现原声,第三组表现回声。
二、新授
1、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有这样一群小伙伴,他们也来到这群山幽谷中和回声对起话来,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听的时候想一想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你可以用手指表现出来,同时关注一下,你有没有听到熟悉的乐句呢?
2、请同学们看我们听的歌曲名叫《亲爱的回声》,他用了一个特别亲切的词语“亲爱的”,你们能不能深情的读一读。
3、声音真好听,歌曲一共有4个乐句,一、二乐句表现了小朋友与回声的遥相呼应,三、四乐句表现了小朋友对回声的热切期盼。我们再次来感受这首动听的歌曲,请你仔细听,找出与第一乐句旋律相似的乐句,再关注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号,想一想他的含义。这次老师来演唱,不过我要请你们帮个忙,请你配合老师唱回声,也就是括号里的歌声。
3、你听出与第一句旋律相似的乐句了吗?
4、这首歌是几几拍的?说说它的含义。
5、出示6/8拍的基本节奏,请同学们用“da”来念一念。那它的强弱规律又是怎样的呢?听老师拍手念,你来感受。
6、其实我们来进行6/8拍的歌曲演唱时,还可以用划拍的方式来体现他的韵律。先看老师做,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先单手做。
7、我们再音乐中来做小小指挥家,全体起立,先单手做。
8、同学们的感觉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指出换气记号。
9、代入歌词跟钢琴模唱
10、完整唱第一段
11、这首歌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绪?带着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演唱。
12、小朋友已经不止满足于跟回声对话了,他们还希望把回声邀请过来一起游玩,请同学们看“你可愿······”,老师给你两个力度记号“渐强”“渐弱”,先后代入唱一唱,感觉哪一种歌声更能表达热切的心情?本来旋律就是上行,尤其是最后一个音,把歌声、情绪推向最高潮,像把回声拽到自己身边来,唱的时候加入动作试一试。
13、小朋友还有什么话要对回声说的呢,我们来看一看歌曲的第二段,唱之前找一找有一句既出现了一字两音又出现了一音两字,歌词的对位比其他地方复杂,先唱一唱这一句。
14、完整唱第二段。一开始是回声很害羞,注意音量。
15、你们的歌声让老师有种置身群山幽谷中的感觉,我还想听听你们冬天的歌声,不过这次请个别同学来扮演原声。(领唱和齐唱)
三、拓展
1、今天,我们用歌声演绎了大自然的奇妙和谐,其实表现回声的歌还有很多呢,那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特别好听的,这首歌的名字叫《翠谷双回声》,听的时候感受一下双回声的歌声
结语
在这令人遐想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
《亲爱的回声》教学反思
《亲爱的回声》是一首美国童谣,它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话的动人情景,形象的表现了人声与回声的音响效果,抒发了孩子们的欢愉心情。歌曲采用C大调,6/8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平行的乐句构成,其间穿插对唱“哈罗、哈罗”,前者表现“人声”,后者表现“回声”。第二部分以较紧凑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表现出孩子们对好朋友的“回声”热情企盼的情景。全曲节奏平稳,旋律舒展,语气亲切,感情真挚。我在教学中,主要围绕“回声”来展开教学。
课开始我让学生欣赏《山童》合唱曲,从而引出主题——回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对回声这一现象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对大自然的兴趣。紧接着的回声游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回声的特点,感受强弱的对比,为后面歌曲的演唱做准备。在新歌教学部分,我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旋律线的走向。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所以在教唱歌曲前,我着重训练了歌曲的节奏,学生识谱就简单多了。
课后评价
唐娟娟: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教师就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黄意涵:在这节课中,何霞老师紧紧围绕“回声”来展开教学。由问题引出主题——回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对回声这一现象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对大自然的兴趣。紧接着的回声游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回声的特点,感受强弱的对比。在新歌教学部分,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音乐感知、模仿能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学会歌曲。在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后,让学生自主学唱第二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又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更具表现力。
夏俭: 何霞老师的这节课,用形式多变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又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歌曲学唱过程中,运用元音让学生进行声音的练习,并利用两个音发声时嘴形的大小不同来形象表现人声和回声的强弱区别,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寻找强弱感。本节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音乐,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音乐技能,同时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