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字的联想》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科书第7册第15课内容。本课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但它区别于纯美术字教学,而是从灵活性、趣味性入手,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和“形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紧扣“联想”突出趣味性、应用性,将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后,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而缺乏兴趣。本课件主要抓住学生的视、听感官的直接感受,在教师及课件演示的指导下学习字的装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联想能力,让学生直接了解文字的结构与变化,营造轻松、愉悦、新奇感的氛围,使学生
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两种联想方式的学习与感受,能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构思和方法来装饰美化汉字;
3、通过对生活中装饰字体的观察与挖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的热情。
【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装饰自己喜爱的文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作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字游戏。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眼睛最亮!(看清楚啦,开始啦)
出示课件,学生猜字。
师: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字?你看出来了吗?
生:是“牛”字。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下面来个难的,你们能猜出来吗?出示“网”字 (还有一个更难的,看谁能猜出来。老师这还有个小奖品,准备送给猜出来的小朋友)
出示“牛”字(哇,这么难的你们都能猜出来,真厉害)
师:原来啊,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字,只要经过想象,就可以用非常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刚才的几个字,它们每个都像一幅画一样,古人造字就是根据生活中的画面和实物来创造的。这些文字和生活中的图形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
2、教师介绍象形字的起源(出示图片)
师:我国出土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叫殷墟的地方,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师: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如今的文字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它是最富有内涵的字,每个字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
3、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的联想》,将这些文字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的过程,知道文字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通过课件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感知体会,学习字义联想法
(出示2幅图片)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哪些发现呢?
(板书:代笔) 板书:联想
根据字形字意联想局部笔画替代,根据字形字意联想整体笔画替代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字的联想在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你认识它吗?(出示课件:,、)
师:看到这个“春”字,你会想到怎么样的画面呢?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它在什么地方发生改变的。(学生口答)
师:也就是说柳条和红花代替了“春”字的一撇一捺和一横。(用手指)那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代笔。你觉的用火柴棍或糖来代替行吗?(不行)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所以)我们要用与春字有关的景物来代替。所以我们要装饰 “春”字的话,第一步要先想与“春 ”有关的景物,进行联想(边说边写 一、)
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字的联想中最简单的一种装饰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装饰方法。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 字。
指着字说,这个用的就是代笔的方法。看了它,你会觉的怎么样?生回答。
师:所以这个字除了用了代笔的方法,还运用到了用景来装点笔画。
出示冬字。它就是用景物来装点笔画的。感觉怎么样啊?
(板书:用景)
春夏冬,还差什么字啊?学生回答。
对,老师带来了一张枫树图,看老师怎样变魔术把它变成“秋”字
看好!老师怎么变的。(教师操作)。咦,变出来了吧。这种方法叫做取景物的一部分,其实也就是以物代笔。(板书:取景)
2、夸张变形法
师:昨天有一个人托梦告诉老师说他练成了一套“变字大法”,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就是孙悟空,一看到胖这个字他的感触就多了起来,想到了猪八戒,于是他把这个胖字变成了这样。(ppt出示图片)你知道哪里发生改变啦?
出示汉字“圆规”,再播放动画。看,他的手一指,“圆规”变得怎么样了?(变得更圆了)
师:孙悟空使 “胖更胖“、“圆更圆”了,这叫什么变形方法呢?(夸张变形)
师:夸张变形就是根据字的意思把字的笔画进行夸张变化(板书:夸张变形)
(1)、师: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这是“折”字,你怎么把它夸张变形呢?(把竖钩、撇、竖画成折线,象被折断了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折”变体字)
师:这是“悲”字 ,怎么进行夸张变形呢?(把点换成了眼泪)哦,悲伤得流泪了。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变的:把心字底换成(哭脸)(出示“悲”的变体动画)
小结出示图片
(2)、师:大家真聪明,一学就会。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精美的图片。
师:你发现什么变化吗?说说好在哪里。(出示“雨伞” 变体字)(用雨滴、伞把代替了一些笔画,两个小人在躲雨)
师:这幅图添加了什么做背景?(雨)整幅图以什么颜色为主呢?(蓝色)换成红色好不好?
师:我们在装饰字体时,可以配上适当的颜色,也可以添画背景。
[设计意图]:在对文字进行变形时,除了根据字义联想,还可以对笔画进行夸张变形。在这个环节中,出示了两个代表性的范作,让孙悟空使“圆更圆”,“胖更胖”,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夸张变形”,接着出示文字“折”、“悲”考考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变字方法。在学生学会两种变形方法后,再出示精美范作,让学生分析颜色和背景,总结出适当的颜色和背景可以使文字更具装饰美感。
3、示范
下面我们一起来装饰这个“”字。板书练习字:豆
师:第一步要干嘛?(手指:联想)(师:联想,与这个豆有关的事物……有那些?)
生回答:豇豆,红豆,毛豆,黄绿豆等。(师。对,各种各样的豆。还有其他东西呢?)
师:好。想好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装饰豆字了。
师:我们能不能画成这样呢?(出示构图错误的豆字)
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纸上画成正好大小呢?我们第一步要先写单线体(边说边演示)第二步我们再来装饰。看看这个一横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生回答。师:都很好,老师就来画一个扁豆吧。口字呢?生:豆子,豆腐等。师:好,老师来画个大一点的豆子。看好,老师来把它变一下,也可以画成豆腐。那么两点呢? 豆子有了,豆苗吃过没有?老师来把它画成豆苗,你看 比豆子漂亮吧。最后一横呢?各种豆子都好,但是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好啊,老师会把它画成什么?画成土地。看,在土里面长出了豆苗,豆苗又长成了豆子,最后变成一个完整的果实。最后我们来涂上颜色。
如果我们要在一张纸上联想俩个字?我们应该怎么画呢?(打开纸,出示较好的构图)
3、欣赏图片
师:其实呀,字的联想还有很多装饰方法,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书上也有很多装饰字,有些其实我们也已经看过了。
三.创作练习
师:看了这么多有趣的字,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来动动笔啦?老师带来了一些字,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二个字来进行联想装饰,也可以自己想一两个字。同学们拿出作业本,开始动笔吧。
(提供、、、、、是、唱、叶、足、草、刀、心、云、扑克、眼、花、月饼、太阳、等字,)
生构思作业,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好的创意及时推广。
四、作业评价:
展示、介绍、张贴、欣赏。学生互评,老师评价。
五、课后拓展:
今天同学的想象真丰富,一个很普通的字都变成了一副副美丽的画,这些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可广泛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字的联想我们不但要学会想象,还要学会创造,运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美。
板书设计
字的联想
一、联想:字形字义 夸张变形
二、代笔 用景 取景
三、上色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与学生为主体,并以学习探索的方式进行,紧紧围绕学习变体字的设计,并通过对文字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有序的设计了5个环节。
1.课前让同学收集文字资料,通过收集资料初步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师生互动表现不同风格的文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投影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欣赏和艺术的文字享受,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把握。另外我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分步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小组探讨和个人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全课,使每一新的内容都通过同学们动脑想,动笔画中逐步吸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4、通过让同学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中透过对以上几个环节的实施,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整合。
不足:由于没有抓住典型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以至于图片太多没有代表性,占用了好多时间,到最后的创作环节上时间就相对减少了。所以在评价作品的环节上学生的完成量就没有预想的那么多。本节课还是对教材研究不够透彻,才会有种种问题的产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剖析,更好的去诠释课中的教学目的与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