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名声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2月13日一大早,横林实验小学小记者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来到陈渡路79号,走进常州梳篦第九代传人——邢粮老师的工作室,探访常州梳篦文化,领略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
孩子们先聆听了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常州梳篦第九代传人——邢粮老师的讲座。他对梳篦的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介绍起来头头是道。一节课真是让大家受益匪浅,了解了一把精美的梳子要经过28道工序制作而成,欣赏了历代精美的梳篦:金的、银的、玳瑁的、象牙的……真是大开眼界!
接着,大家又来到车间,见到了那些正在忙碌的工匠师傅们。小记者们发现他们的手上长着厚厚的老茧,指关节上缠着医用胶带。但他们似乎感受不到疼痛,继续精心打磨,令孩子们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和蔼可亲的师傅们指导下,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如何制作一把梳子。开齿、抛光、划线、打磨……每一项都亲力亲为。看着毛毛糙糙的一个木块竟然神奇地变成一把光滑精致的梳子,所有的小记者都惊叹不已!
最后一道工序是给梳子画上漂亮的牡丹花作为装饰,这可是相当考验人的耐心呢!第一朵牡丹花是红艳艳的,上色时为了不让红色的颜料沾到黑色的边线上去,小记者们全神贯注地描画。红花需要绿叶配,配上绿叶后的三色牡丹让人眼前一亮,梳子也顿时有了灵气。戚笑鸣同学自豪地举着亲手制作的梳子,拍照留影,纪念这难忘的一刻。
据邢老师说,常州的梳篦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在国内外得过无数大奖。此次探访活动,让小记者们为常州梳篦的艺术魅力、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勤劳的啧啧赞叹,更为常州的非遗文化而感到自豪!
(横林实验小学供稿 图/文:吴蓉梅 审核:夏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