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寒假的第三天,冰雪未化,腊梅初绽。朱老师为了进一步开展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走近学生,走进家庭,与孩子手拉手,与家庭面对面。
王同学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与人能够友好相处,待人有礼貌。但是成绩上总是平平常常,有时还会突然下滑,学习的习惯也不是特别的稳定。上课的自制力不是很强,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朱老师决定深入家庭,进一步挖掘其家庭的因素。王同学的父母都是本分的普通劳动者,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有心的只是无从下手。父母下班的时间较晚(不固定),缺少孩子的学习监督,导致孩子的习惯一直都不是很好,也不知道孩子对知识的真正的掌握情况。放在晚托班的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孩子的作业速度是比较快的,只是质量上有待提高。家长提到孩子读书不是特别主动,尤其是规定的数目都是走马观花地完成。孩子不善言语比较内向,玩伴也比较少。针对孩子以上的情况,朱老师与家长进行如下的建议:一,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关注作业的速度向关注作业的质量转变,可以从关注孩子的字迹,孩子的态度方面,及时进行反馈总结鼓励,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二,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可以多提供给孩子展现的机会,学校也会配合多给他机会展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进一步挖掘孩子的特长,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三,孩子不爱读书,这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可以循序渐进展开。先让孩子听书,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先听,然后家长也可以推荐一些听,睡前听几个小故事然后过渡到看几页感兴趣的书目,最后是推荐的书目。朱老师推荐了喜马拉雅软件和童书共读公众号。
通过这次家访拉近了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为家校合力助力。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跟进,已达到家访的实效。